新華網 > > 正文
2021 10/ 21 17:01:33
來源:新華網

做好數字化轉型——金融業的一道必答題

字體:

  新華網北京10月21日電(黃博陽)首屆全球金融科技峰會與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同期舉行。10月21日上午,近百位來自國際經濟金融組織、國內外金融監管部門、宏觀經濟管理部門、頭部金融機構、代表性企業的嘉賓代表參加了由新華網承辦以“金融創新與服務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為議題的分論壇。

  數字化大潮下 金融科技應該如何創新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可以説,推進數字化轉型已成為當前我國金融業一道繞不開的必答題。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演講中認為,世界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分化依然在相對合理的范圍,在疫情和短期結構問題衝擊下,穩健復蘇帶來的政策退出面臨的風險可能比疫情本身更難控制,在權衡增長恢復與風險釋放時,必須加大對于短期、中期結構問題的關注,因此所採取的很多金融政策要非常的審慎。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黨委書記胡濱在主旨演講中表示,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擴大服務實體經濟的覆蓋面,這兩點是我們發展金融科技必須始終抓住的兩個把手。

  光大銀行副行長齊曄表示,隨著數字化走向深入,讓更多人共用數字紅利,數字普惠金融需要在深度、廣度和顆粒度上進一步提升。在便民方面,金融機構也利用了雲計算、大數據、開放API等手段,構築非接觸式開放金融的服務體係,推動金融與生活的深度耦合,為老百姓提供觸手可及的便利服務,服務品質和服務水準較以前有明顯提高

  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北京銀行副行長王健強調,脫離實體經濟,金融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面對國家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形勢,金融只有主動融入實體經濟新生態,才能集聚創新發展新動能。

  他認為,當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需要在供需匹配、創新效率、創新能力、風險管理等方面理清問題和挑戰,完善創新機制,提供金融創新制度保障。並且在探索機制、模式和技術創新的同時,需要堅持創新和風險防范“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數字化轉型 金融監管如何化被動為主動

  合理利用數字化可以提質增效、普惠共贏,甚至幫助金融行業實現彎道超車、變道超車,但數字化給監管和治理帶來的挑戰也在日漸凸顯。

  通過視頻連線方式進行分享的世界銀行金融創新局宏觀金融主管、首席經濟學家埃裏克·費仁(ERIK H.B.FEYEN)表示,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讓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之間的邊界變得更加模糊。金融科技豐富了業態,那麼相應的政策考量也要適應這種變化,因為以往的政策框架和監管手段可能將無法繼續勝任其職責。

  胡濱認為,中國監管部門對于金融科技的發展、態度、方向,始終是堅定的:一方面既要鼓勵金融科技的發展,鼓勵金融創新;同時要求要控制金融風險、規范發展。在穿透式監管這樣一種前提下,所有的金融業務都必須納入金融監管范圍當中,進而推動金融産業整體的競爭力。他建議,金融科技監管重點要重塑監管理念,要從前期被動式響應式,向主動式、包容式的監管理念的轉變,同時建立長效監管機制

  從點到面 數字金融如何實現更普惠

  在論壇圓桌對話環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騰訊雲副總裁胡利明、金融壹賬通副總經理費軼明、度小滿金融副總裁許冬亮、海銀財富CTO朱樺、埃信華邁合夥人周波圍繞“數字技術如何讓金融更智慧”話題展開。

  費軼明認為,金融科技發展的下一步,一定是從點到面、從局部到全面,從過去偏重技術的應用,到未來從經營管理、業務模式整體的數字化轉型階段。

  朱樺認為,企業希望每一個客戶能夠公平享受到相關所有的服務資源,但公司的服務資源總歸是有限的,只有通過技術手段,數字化平臺把原本強烈依賴于人進行服務的部分,變成可以通過AI、機器平臺、線上化手段普適性傳達給客戶,讓原本比較高端的服務,通過技術手段下沉到消費者手裏。

  許冬亮表示,金融科技公司立足服務好小微,服務好鄉村振興,服務好實體經濟。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來臨,希望金融科技能夠幫助中小金融機構在這一場工業革命當中跨越數字鴻溝,趕上大企業,至少不會被落下。通過金融科技幫助中國一批企業能在世界競爭當中佔據非常領先的位置。

  在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與新華網聯合發布了《數字經濟時代下的數字消費信貸研究報告》。《報告》認為,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數字科技”和“消費信貸”的新型結合,在緩解居民消費的流動性約束、支援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産過程中發揮了積極和重要的作用,成為穩消費、穩信心和穩就業的重要支援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遊蘇杭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91611279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