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速為9.8%。在9.8%的背後是我國經濟的一個“好格局”——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續顯現,發展韌性和活力凸顯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發展韌性”,還是“活力”態勢,都與新動能息息相關。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産量同比分別增長172.5%和57.8%;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2%,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對此,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許憲春&&,新動能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對經濟增長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那麼,經濟增長孕育的新動能又從何而來?
創新激發工業新動能
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6.4%(以2019年相應同期數為基數,採用幾何平均的方法計算)。分産品看,612種工業主要産品中,有494種産品産量同比實現增長,增長面為80.7%。其中,新動能産品增速明顯,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智能手錶等體現新動能的産品同比增速均在50%以上,集成電路、微機設備等重要電子産品分別增長43.1%、30.7%。
從動能轉換看,創新使得新經濟、新動能孕育成長,傳統動能不斷調整、改造、升級,工業結構持續優化,對經濟穩定增長髮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19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羅俊傑&&,截至8月底,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74.7%和54.2%,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超過100家,連接工業設備總數達到7600萬台(套)。新産業新産品發展較快,前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等産量分別增長57.8%和43.1%,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提速,截至9月底産銷量均超過210萬輛,全球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同時,隨着節能技術改造升級的推進,我國工業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9%。
多部門採用“揭榜挂帥”等方式,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並網發電,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成功下線,體外肺膜氧合機(ECMO)第一階段樣機及關鍵部件研製任務提前完成。
創新也讓中小企業活力不斷釋放。羅俊傑介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生産經營效益穩步恢復。此前,工信部曾對114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組織了專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前8個月營業收入利潤率達到13.2%,高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2個百分點。
新結構展現服務業新活力
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450761億元,同比增長9.5%,兩年平均增長4.9%(兩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同期數為基數,採用幾何平均方法計算的增速)。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為54.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2%,拉動國內生産總值增長5.3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服務業的搶眼之處不只表現為“量多”,更表現為“質優”,尤其是新興服務業表現優異,在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激發新活力上擔任了重要角色。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主任李鎖強認為,服務業持續穩定恢復,新動能發展勢頭良好,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從服務業增加值來看,前三季度,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9.3%和4.5%,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7.6%和5.7%,合計拉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0個百分點。9月份,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生産指數同比分別增長15.9%和4.8%,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6.0%和6.6%,合計拉動當月服務業生産指數增長2.3個百分點,對當月服務業生産指數貢獻率達44.2%。
從服務業轉型來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廣泛滲透,直播電商、短視頻電商、社區團購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促進市場銷售增長。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4%,兩年平均增長3.9%;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2%,兩年平均增長15.3%,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線上線下消費融合提速,快遞“進村”“進廠”“出海”加速推進,市場規模持續擴張。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向更多服務業場景延伸,産業融合不斷深化,帶動相關服務業快速增長。1—8月份,規模以上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0.0%,增速快於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24.4個百分點。工信部數據顯示,工業軟體快速普及,1—8月份,工業軟體産品收入同比增長17.0%,佔軟體産品收入比重達9.4%,較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
從重點服務業領域來看,前三季度,高技術服務業固定資産投資增勢較好,同比增長6.6%,高出全部服務業固定資産投資1.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7.7%。1—8月份,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35.2%;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2.0%、22.6%和23.2%,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5.4%、15.0%和14.3%,分別快於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兩年平均增速4.7、4.3和3.6個百分點。
展望後市,新動能如何持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後勁?許憲春認為,未來除了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支持創新研發之外,還要繼續支持海外倉、跨境電商、工業互聯網等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壯大,打通國內外供應鏈各個環節。(【財經翻譯官】 文/黃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