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3/ 12 08:23:37
來源:證券時報

“創新”高頻亮相兩會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引關注

字體: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項目和創新基地布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深入謀劃推進“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改革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方式,推廣“揭榜挂帥”等機制。

  “創新”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吹風會上,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瑋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主要突出了三個方面:一是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二是加強基礎研究;三是要用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久久為功。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係。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完善國家創新體係,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力爭投入強度高于“十三五”時期實際。

  “這為科技創新指明瞭方向,我們要爭取多承擔‘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打造航空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工業科技委副主任樊會濤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鑫認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及産業變革加速發展,將徹底改變綠色産業的生態環境和運作方式,關鍵技術創新和産業鏈整合將成為企業爭相角逐的賽場。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建議,應組織協調上下遊企業開展緊密合作,推動人工智慧演算法廠商和晶片廠商、晶片研發廠商和晶片生産廠商形成高效係統的推進機制,協同解決我國人工智慧産業“卡脖子”問題,確保産業鏈安全。圍繞國家基礎IT設施自主可控目標,進一步加強國家和地方政府公共平臺的基礎建設和國産化替代,納入新基建和專項債的優先建設項目,同時優先選擇國內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承建相關國家基礎IT設施的建設。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強化科技創新力量,離不開基礎研究的支撐。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在“十四五”期間將受到更高程度的重視。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基礎研究投入進步很大,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爭取在“十四五”將基礎研究投入佔研發投入的比重提至8%左右。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太大學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王立峰認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是實現科技自主自強的關鍵。他建議,科學分配基礎研究經費,支援科研一線工作者以“十年磨一劍”精神,實現關鍵核心領域重大突破。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認為,要提升我國科技成果的品質和國際影響力,需要在基礎研究和“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取得更大成績。基礎研究不僅僅是發論文,還有核心創新能力建設,特別是先進儀器設備核心技術的掌握。這些技術和設備方面的能力與成果有重大的溢出效益,在技術發展與轉移轉化、企業創新能力與文化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王貽芳談到基礎研究不足帶來的一些問題,如重大原創性成果與突破不夠,缺乏關鍵技術積累,缺乏基礎材料、元器件、軟件、數據庫,項目短平快甚至表面文章盛行等。

  “這與基礎研究支援不足、科技管理體制缺乏穩定支援息息相關。即大家都要競爭有限的經費與項目,必須在短周期內完成任務,這雖然大大提高了競爭意識,但也因為缺乏穩定支援,使得需要長周期的研究與積累、重大疑難問題、不太出彩的基礎性研究較難開展。”王貽芳認為,目前的經費管理體制需要做一些改革,通過改革實現項目競爭和穩定支援、短期成效與長期積累的平衡,實現良性互動。

  王志剛透露,科技部還將制定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開展更科學優化的頂層設計和係統布局;基礎研究將更強調國家戰略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更鼓勵青年科技人員投身基礎研究;建立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和平臺,改革基礎研究的生態環境、評價標準及支援方式。

  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融合

  需發揮企業主體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

  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的結合,需要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然而,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在創新發展中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和不足。

  “創新人才短缺,創新成本高、風險大,缺乏公平競爭環境,民營企業自身條件受限。”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工商聯主席劉勁松表示,部分民營企業面臨不會創新、不敢創新或者盲目創新、創而不新等難題。

  為此,劉勁松建議多措並舉,推動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提高民營企業創新人才隊伍素質,完善民營企業人才相關政策和法規,建立民營企業科技人才培養和智慧財産權保護機制,解除專業人才到民營企業就職的後顧之憂。統籌推進創新資源創新要素的優化配置,提高優質資源的利用率和生産力轉化效率,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進行科研攻關。

  同時,降低民營企業創新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為民營企業創新項目申報審批提供便利化服務,完善對民營企業創新的鼓勵保護機制。加強對民營企業創新的引導和公共服務,指導企業厘清創新思路和創新方向,組織有需求的民營企業家進行科技創新方法培訓,提升創新熱情和創新能力。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建工集團董事長張義光建議。

  張義光認為,首先,要把打造産業鏈和創新鏈的完整性作為一項重要戰略目標,盡快完善産業鏈生態體係。鼓勵引導企業兼並重組,整合創新資源,實現規模化發展,提升競爭力。其次,大力提升創新鏈科技供給,搭建企業和創新載體對接平臺。加強對前沿技術、現代工程技術的前瞻性研究,以創新優勢引導産業資源集聚。鼓勵龍頭企業搭建創業平臺,孵化創新企業,加大創新供給能力。最後,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合作。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相結合,推動跨區域開放合作。同時,依托自貿區、高新區、經濟開發區、高校等,積極引進國際高端創新資源,提高産業鏈、創新鏈的價值能級。

【糾錯】 【責任編輯:楊曉波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922112720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