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1/ 04 08:33:2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農民“被貸款”老問題為何久拖不決

字體: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山西婁煩縣農民李建東發現其子從2012年開始“被貸款”155萬元,成為“百萬負翁”,目前僅利息就有77萬元。經調查發現,這是信用社信貸員的“內部操作”。這一農民“被貸款”事件,再次敲響涉農信貸風控警鐘。

  又見農民“被貸款”,又是“內鬼”操作。檢索相關資訊可知,農民“被貸款”其實是個老問題。近年來,山西大同、臨汾、河北保定、江蘇灌雲、黑龍江巴彥、河南禹州等地屢屢曝出農民“被貸款”事件,少則涉及幾人,多則波及數百人,最早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幾年前。

  只是簡單批判“內鬼”將“黑手”伸向弱勢的農民,僅問責金融機構內部信貸員的違規操作,恐怕是一葉障目,遮掩了涉農信貸風控的問題。真正該追問的是,為什麼十多年的老問題至今還在發生,還沒能從制度上堵住漏洞?

  從執行到審核、從管控到監督,到底哪個環節還有漏洞?為什麼“被貸款”事件,集中發生在農村?類似事件頻發,涉農信貸問題流程上是否存在明顯漏洞?近年來,該問的問題都問過了。難道是農民“被貸款”問題的作案手段升級了嗎?防堵更難了嗎?然而,在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的報道中,山西婁煩縣農民被貸款事件中,當事人的信貸檔案,裏面夾雜著很多虛假材料,破綻百出的信貸材料竟然也能順利過審。可見依然是信用社內部流程這個老問題。看來某些地方農村金融機構並未把這十多年來屢屢發生的農民“被貸款”當回事,更沒有從這十多年來的案例中汲取教訓。

  此前,記者在貧困地區採訪時發現,由于農村信用社地處農村,直接和廣大農民打交道,不少農民對農村信用社和工作人員有天然的信任感。信任,部分原因是基于脫貧攻堅中出臺的各類貼息的惠農助農貸款。這些惠農助農貸款,幫助解決了貧困戶貸款抵押物少、貸款難的問題。

  然而,有個別農村信貸機構的“內鬼”正是利用了這種信任,加之農村信貸審核流程相對不嚴格,借此鑽了制度漏洞,套用農民身份資訊,行不法之事。不僅傷及農民切身利益,更損害部分涉農信貸機構的形象和聲譽。

  農村信用社等基層中小銀行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是聯繫農民的重要金融紐帶,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有著天然的緊密聯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地緣、人緣優勢,更好地化解廣大三農主體融資難問題,為鄉村振興貢獻金融力量,而不是讓農民莫名成為“負翁”的幫兇。

  希望本報報道的這起農民被貸款問題只是個別事件,但對隱藏在背後十多年未解決的老問題,希望各級涉農村金融的機構瞪大眼睛,深入自查自糾,堵住制度漏洞,嚴格信貸審批流程,別再讓農民“被貸款”反覆上演。(張典標)

【糾錯】 【責任編輯:黃博陽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916112694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