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黃顏色越深越健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7 09:29:53
來源:中國經濟網

蛋黃顏色越深越健康?

字體:

“土雞蛋黃顏色深,營養更好。”在超市貨架前,不少消費者把蛋黃色澤當成“健康指數”。事實果真如此?國內外研究發現,蛋黃深淺與核心營養並無直接關聯,顏色更多反映母雞飼料中的色素沉積,企業若片面宣傳“深色=高營養”,既缺乏科學支撐,也涉嫌誤導消費。

顏色差異:飼料色素的“調色盤”

蛋黃顏色從淺黃到深橙,幾乎完全取決於雞攝入的類胡蘿蔔素含量。玉米、萬壽菊、辣椒粉等原料富含葉黃素、玉米黃質,家禽採食後會把色素沉積到蛋黃,使色度值(YCF)升高。美國《讀者文摘》實驗室也曾用同一品種母雞做對照:喂小麥-豆粕型日糧的蛋黃羅氏色度僅4.3,換成含3%紅辣椒粉的日糧後色度升至12.1,但蛋白質、脂肪含量變化微乎其微。

“如果飼料裏不加富含色素的原料,即使散養也得不到深蛋黃。”國家蛋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3年發布的《蛋雞營養調控指南》指出,決定蛋黃深淺的並非“散養”“土雞”等概念,而是配方中可吸收色素的總量。部分養殖場為迎合市場,會在飼料中添加斑蝥黃等合成色素,只要不超標即合法,但與“天然營養”無關。

營養對比:核心指標幾乎無差別

深黃色蛋黃是否意味着更高維生素?央視財經《是真的嗎》節目組2024年委託北京海關技術中心檢測同一批次不同色度雞蛋:淺黃蛋黃(色度5)與深橙蛋黃(色度12)的蛋白質、脂肪、膽固醇差異均<1%;維生素A、E深黃組略高3%—5%,但按每日吃1枚蛋計,差值僅佔成人推薦攝入量的0.8%,可忽略不計。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把“新鮮、清潔、煮熟”列為選蛋第一標準,並未提及顏色。

市場噱頭:企業宣傳需“上色”更需“背書

儘管科學界已有共識,部分商家仍把“深蛋黃”當高端賣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21年《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食品廣告不得含有“片面宣傳營養成分”等誤導內容。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提醒,若企業無法提供第三方檢測報告,即涉嫌虛假誇大。

作為國內可生食雞蛋品牌,黃天鵝採用富含天然葉黃素的玉米、萬壽菊等原料飼喂,蛋黃羅氏色度通常保持在8—10,高於普通蛋(4—6)。黃天鵝方面向記者提供的SGS檢測報告顯示,其每100克蛋黃葉黃素含量約2.1毫克,高於淺色蛋的1.2毫克,但同時強調“顏色差異主要來自色素沉積,蛋白質、脂肪等核心營養與常規蛋一致,選購時不必唯顏色論”。

消費提示:三招挑好蛋

1. 看日期:優先選擇生産日期7天內的“鮮蛋”,冷藏保存不超過30天。

2. 看來源:認準包裝上的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及可生食或無菌標識。

3. 看儲存:購買時搖晃無響聲、光照氣室小、蛋殼完整無裂紋;煮熟後蛋白緊實、蛋黃居中,即為新鮮蛋。

專家建議,無論顏色深淺,雞蛋仍是優質蛋白、卵磷脂和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但不必為‘橙黃溢價’買單。成年人每日攝入1枚全蛋即可滿足需要,顏色可憑個人喜好選擇,營養關鍵在均衡膳食。

專家提醒,面對“顏值營銷”,消費者應理性看待蛋黃顏色,把注意力放在新鮮、安全與品牌溯源上;企業亦應停止“深色=高營養”的暗示宣傳,把科研數據講清楚,讓餐桌上的每一顆雞蛋“好看”更“安心”。

【糾錯】 【責任編輯:李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