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上午,源生・合創——營養健康食品原料與合成生物未來大會在西安召開。作為第十屆中國特殊食品大會的重要組成之一,本屆會議由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主辦。會議由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衞生學院教授張立實主持。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衞生學院教授張立實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助理研究員張維春柏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助理研究員張維春柏圍繞“合成生物學技術在新食品原料開發的應用和風險評估”展開分享,他指出合成生物學可賦能新食品來源及新生産體系,預計2040年相關市場潛力達2000億美元,其中最具潛力的是食品領域(1000億美元)。我國將食品加工用遺傳修飾微生物及其産品分為四類,包括純化産品、複合産品、滅活微生物産品及活性微生物産品,未來需完善政策、加強技術研發以護航産業。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劉明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劉明聚焦“合成生物學特殊食品原料的創新與標準化”展開分享,他指出合成生物學為特殊食品原料創新提供關鍵支撐,可突破傳統工藝局限,實現功能性成分高效製備與功能優化。同時強調需構建涵蓋安全評估、質量控制的標準化體系,規範原料研發應用,助力特殊食品産業高質量、合規發展,為行業明確技術與標準方向。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邢新會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邢新會圍繞“新質活性肽創制及生物製造機遇與挑戰”展開分享,介紹了新質活性肽具有來源技術創新、結構功能優越特性,可助力慢病防控。團隊借AI分子剪裁&&,從火麻仁、養殖大鯢中挖掘出降糖、潤腸等活性肽,推動技術産業轉化,既支撐特殊食品産業,也為鄉村振興提供新路徑。

菲仕蘭食品配料技術支持與開發負責人陳醇
菲仕蘭食品配料技術支持與開發負責人陳醇分享“雙歧桿菌對HMO與GOS的差異化利用:代謝多樣性帶來的菌株競爭與協同”,他指出HMO是母乳關鍵益生成分,GOS為乳源益生元,目前菲仕蘭GOS已積累百篇臨床研究。研究表明,雙歧桿菌對二者代謝存在差異,且與特定糖苷水解酶相關。在嬰配乳粉中可通過調控二者DP組成,促進嬰兒腸道優勢雙歧桿菌生長,縮小與母乳喂養的腸道菌群差異。

中國質量檢驗檢測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鄧婷婷
中國質量檢驗檢測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鄧婷婷聚焦“合成生物學菌株安全性評價”,闡述菌株安全評估的關鍵維度與技術方法,並以HMO為案例進行了分享。其團隊參與HMO審批頂層設計,協助企業完成安全評價、推動HMO納入食品添加劑範圍及嬰幼兒配方應用,還研究監管方法,攻克外源基因與活菌殘留檢測難題,呼籲共建通用檢測標準,並建議提升申報材料質量以提高審批效率。

諾和新元人類健康中國科學事務顧問羅桔
諾和新元人類健康中國科學事務顧問羅桔圍繞“精神益生菌:精神健康問題的創新解決方案”展開分享,她主要介紹了公司的核心産品ProbioBrain™含長雙歧桿菌長亞種1714™,通過“雙擊機制”阻斷神經毒性、促進神經保護,可有效管理日常及社會壓力,改善睡眠質量、減少日間疲勞,還能提升精力與社交功能。相關效果經研究證實,ProbioBrain™為精神健康干預提供了創新方向。

廣州醫科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副研究員熊婷
廣州醫科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副研究員熊婷圍分享“基於代謝安全性的新營養組合促骨骼發育效應:以初乳鹼性蛋白和葉酸為核心”展開分享,她指出該營養組合可針對性助力兒童骨骼發育,能促進身長增長與骨量積累,激活GH-IGF-1軸推動骨骼健康發育,且不影響糖脂代謝,降低青春期肥胖及遠期高血脂風險,為兒童骨骼健康營養方案提供科學支撐。

廈門藍灣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趙坐都
廈門藍灣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趙坐都圍繞“海洋生物多糖研究開發與産業化應用”展開分享。他指出在國家海洋經濟政策加持下,公司突破多項核心技術,氨糖純度≥99%且獲國家標樣,殼寡糖、硒化卡拉膠亦具有高應用價值。目前相關産品已形成規模化産能,公司致力於打造高值化海洋生物多糖領軍企業,推動國産原料走向全球。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原配料專業委員會換屆儀式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原配料專委會輪值主席、帝斯曼-芬美意人類營養與關愛事業部大中華區副總裁楊以定
會議期間,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原配料專業委員會換屆儀式成功舉辦,帝斯曼-芬美意人類營養與關愛事業部大中華區副總裁楊以定當選新一屆輪值主席。在總結專委會過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新一屆專委會明確三大目標:推動創新原料法規落地及保健食品原料關聯審評、加強行業上下游與監管部門溝通並構建原配料安全協同管控機制、關注國內外法規進展並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同時將完善組織架構、吸納更多優秀力量,攜手各方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