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加工難題 乳品深加工技術創新與産業發展研討會廣州舉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31 16:41:45
來源:新華網

聚焦深加工難題 乳品深加工技術創新與産業發展研討會廣州舉辦

字體:

  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 沈美)10月29日至31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二十二屆年會在廣州舉辦。10月30日,由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支持的“乳品深加工技術創新與産業發展研討會”同期舉辦。本次會議匯聚了來自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內重點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當前乳業發展的關鍵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圖為論壇現場

  乳製品深加工是産業發展的關鍵議題

  近年來,我國乳製品規模持續擴容、消費加速細分,“原奶—基礎加工—精深製造”全鏈條進入升級快車道。但面對精細化、多元化的市場需求,乳製品深加工的技術創新仍是整個産業的關鍵議題。

  當前,我國乳製品深加工面臨的難題是什麼?整個産業聚焦的重點在哪些方面,研發處於什麼階段?會上,8位來自高校院所、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及龍頭企業的專家,分別闡述乳鐵蛋白、乳脂肪球膜、乳蛋白配料及牛奶外泌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與應用,為深加工技術路線選擇與産業化落地提供了對標路徑參考。

  東北農業大學副校長、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安全與品質研究中心主任姜毓君主持會議

  會上,東北農業大學副校長、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安全與品質研究中心主任姜毓君就乳製品深加工及産業化關鍵技術做了相關報告。他認為,乳製品深加工正從“奶酪副産物利用”升級為“高附加值功能蛋白産業化”,通過連續化、精準化、低致敏化技術路線,實現乳基蛋白在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FSMP)及大健康領域的全面替代與升級。

  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乳品工藝技術與裝備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伊利集團全球創新中心科學研究總監王彩雲分享了乳鐵蛋白從實驗室到商業化路徑解析。她提到:“目前,乳鐵蛋白尚未列入特醫食品單獨組件,一旦政策破冰,將直接打開醫院臨床營養50噸級新增需求,規模或超百億元。”據了解,伊利新西蘭乳鐵蛋白工廠於 2023 年啟動建設,2025 年完成全新升級並正式投産,未來將持續服務於國內乳鐵蛋白的科研與産業應用領域。

  中國海洋大學功能性乳品與益生菌工程研究室教授張蘭威圍繞“母乳化乳脂肪球的磷脂化重塑”做了相關報告,“嬰兒是發現世界,老年人是別把世界忘了。”張蘭威透露,團隊同步開展乳脂肪球膜磷脂改善老年癡呆研究,已鎖定與衰老密切相關的兩類關鍵蛋白,有望把母乳化磷脂的“補腦”故事從嬰配粉延伸到銀發經濟。

  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何劍主持會議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周鵬談到乳蛋白的分離提取與創新應用時説:“乳蛋白具有很好的營養和健康功效,在食品各個行業未來會有廣泛的應用。”周鵬認為,中國乳業下一階段的競爭將不再是“蛋白含量”,而是“蛋白種類、結構、鈣分佈、氨基酸譜”的精細化拆分,“誰能把原料拆得更細,誰就能做出差異化功能産品”。

  大連工業大學食品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譚明乾具體介紹了牛奶外泌體乳高效遞送吸收與護眼功能研究:“牛奶外泌體有望作為葉黃素類的脂溶性活性分子的載運體系,在細胞和小鼠的幹眼症模型上對緩解幹眼症有很好的效果。”據了解,譚明乾團隊用天然奶外泌體包載葉黃素,使結膜杯狀細胞數量恢復、淚腺體積顯著回彈,為幹眼干預提供食品級遞送方案。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艾連中圍繞奶酪加工關鍵技術及應用作相關報告。“奶酪加工副産物不止對嬰幼兒大腦的影響,對人的衰老、延緩衰老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艾連中透露,同一母乳化磷脂配方在老年動物模型中可上調神經營養因子,為“奶酪副産物—磷脂—中老年功能食品”全年齡鏈條打開想象空間。

  諾和新元食品與飲料生物解決方案中國區應用創新總監劉奕彤,圍繞酶與發酵展開生物技術雙引擎賦能乳品深加工高價值未來等探討。“因健康需求驅動,尤其肥胖問題突出,各國倡導低脂高蛋白配料。”劉奕彤判斷,微粒化乳清蛋白可在減30%脂肪的情況下保持同樣口感,已被多家乳企寫入“2025健康升級路線圖”,國內市場年複合增長率有望達18%。

  人才決定乳業科技創新加速度

  乳業創新,根本在“人”。乳業下一輪的高附加值紅利,是一場“人才深加工”競賽。10月30日上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二十二屆年會開幕式上,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何劍榮獲2025年度中國⻝品科學技術學會科學技術獎——青年科技獎。據了解,該獎項是表彰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促進我國食品科學技術事業發展、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專業人才而設置,此次共計15人入選,與此同時,還有科技就成獎6人。

  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何劍出席“2025年度中國⻝品科學技術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環節上&領獎

  據介紹,何劍從事食品研發17年,近五年主導研發上市了年銷售額超十億元的健康飲料類新産品,個人獲中國授權專利50余項,曾榮獲行業多個專業獎項。

  據了解,何劍所在的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是我國在乳業領域設立的唯一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近年來,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突破行業多項技術攻堅,開發出清潔標籤化的減糖減脂技術、乳品深加工功能化和高價值化、乳品及益生菌常溫化等諸多領域內的重量級創新技術,應用於年銷售超百億元的安慕希、金典等産品中。其中,常溫高水活體系益生菌穩定包埋技術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鑒定技術成果為全球領先,並在《Nature》雜誌報道。

  截至目前,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已吸納行業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150家成員單位,匯聚了10多名兩院院士、100多名高級行業專家、20多名海外專家、1000多名核心科研人員,形成了超過5000人的全産業鏈創新隊伍。

  一直以來,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非常重視人才的集納和培養,多次舉辦行業競賽助力培養創新人才。自2025年4月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IFST)第三屆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創新大賽啟動,向14所定向高校及面向全國招募的8所非定向高校中,開展“創新産品類”和“趣味科普類”兩項創新活動。

  “2025年大學生食品科技創新競賽表彰儀式暨青年學子聯誼會”頒獎現場

  10月30日晚,“2025年大學生食品科技創新競賽表彰儀式暨青年學子聯誼會”會上,為最終評選出前三名共計9項,優秀作品13項,最受歡迎團隊2項,優秀組織單位1校,最佳指導教師1人頒發獎項。

  當“一杯奶”來到價值鏈頂端,深加工已成為全球乳業競奪的戰略高地。在此背景下,本次研討會匯聚政産學研用多方力量,瞄準“深加工”這一乳業價值鏈頂端,讓更多科研力量和企業資本關注産業真實需求,推動科研創新技術加速落地。業內人士&&,該會議的成功舉辦將加速科研成果從“樣品”變“商品”,更意味着中國乳業正從“賣原奶”轉向“賣技術、賣方案”,這也為夯實國家食物安全、提升國産乳製品核心競爭力寫下關鍵注腳。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