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節省30%成本,連鎖餐飲供應鏈如何做到省錢、省心、安心?-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8 17:07:21
來源:新華網

一招節省30%成本,連鎖餐飲供應鏈如何做到省錢、省心、安心?

字體:

  “未來,中國餐飲市場會誕生幾十家萬店龍頭”。近日,萬店盈利智庫創始人、CEO陳志強在“2025中國餐飲品牌節”上指出,從區域級連鎖餐飲品牌發展成為全國級冠軍品牌,關鍵的一環是塑造好供應鏈模型,提升“鏈效”。

  做好供應鏈是連鎖餐飲品牌走向全國的前提,這是眾所周知的觀點。但陳志強還指出,“鏈效”是連鎖餐飲品牌門店盈利模型的基礎之一,直接影響着門店的賺錢能力。言下之意,連鎖餐飲品牌修煉基本功,供應鏈是繞不開的一環。

  海底撈、霸王茶姬、米村拌飯、費大廚等持續火爆的連鎖餐飲品牌,具備一個共同特點:背後擁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能通過穩固的後端來應對複雜的市場挑戰。這也為連鎖餐飲品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當前端經營卷到極致仍難以破局,不妨看看後端供應鏈,是否同樣做到了極致?

 連鎖餐飲品牌開店,不能忽視隱性成本

  很多餐飲老闆或許沒意識到,連鎖餐飲品牌經營,除了房租、食材、人工成本,還有一座不易察覺的“冰山”——隱性的供應鏈成本,其決定着品牌的擴張速度和生命周期。

  眾所周知,連鎖餐飲品牌的供應鏈,往往通過自建或第三方來實現。

  自建供應鏈背後,是龐大的時間、資金投入。首先是顯性成本,連鎖餐飲品牌需要斥資買地/租地建廠、建倉,購置設備……每一項都是動輒千萬元級的投入。

  這僅僅是開始,後續更要承擔高昂的運營管理成本,包括團隊搭建、數字化系統開發、生産標準制定及日常管理維護等。一旦為了品牌整體發展優化掉部分表現不及預期的門店,還會直接造成倉庫空置、人力閒置的資源浪費。

  因此,連鎖餐飲品牌更常用的方式是選擇第三方供應鏈企業,通過篩選食材供應商、倉儲物流供應商、數字化工具服務商等,像拼積木一樣“拼出”一條完整的供應鏈。

  然而,這樣的模式也存在挑戰,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協同問題帶來的挑戰。

  蜀海供應鏈CMO吳德星向紅餐網舉例,市場上雖有不少供應鏈企業,但其為連鎖餐飲品牌提供的服務項目與能力都有差異。例如,區域品牌往往選擇和區域性供應鏈企業合作,一旦品牌要跨區域布局,服務便難以同步跟進;不同供應鏈企業的服務標準、能力參差不齊,也可能導致食材品質、配送履約等環節出現異常,從而引發門店和用戶側的食安投訴,若某個環節“斷鏈”,還會引發門店斷貨等情況。

  同時,拼湊式供應鏈還存在明顯協同短板。餐飲産業鏈條長,當採購、倉配、數字化等環節拆分給不同服務商,難以形成統一的數據抓取、管理,最終導致整體運營效率低、綜合成本高。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蜀海供應鏈為連鎖餐飲品牌提供了新的解法。據了解,蜀海供應鏈的全託管一站式供應鏈解決方案覆蓋了冷鏈運輸、溫控倉儲、計劃運營、商品服務、全鏈數字化系統等整個餐飲産業鏈條。

  這一模式讓連鎖餐飲品牌既能享受“拼積木”模式的輕資産優勢,又擁有自建供應鏈的高效協同優勢,不需要重投入、長周期的建設,也可以擁有一條能實現全程透明、高效協同的供應鏈。按需使用,按月計費,供應鏈總成本反而實現降低。

  在餐飲專業化分工趨勢下,品牌將精力聚焦在前端,做好品牌、門店的經營,後端交由專業選手來完成,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蜀海供應鏈的全託管模式,目的就是讓連鎖餐飲品牌安心、省心、省錢,無憂拓店”,吳德星&&,目前與蜀海供應鏈合作的品牌餐飲客戶,平均節省了供應鏈總成本30%以上。

  蜀海供應鏈如何幫連鎖餐飲品牌省下“30%+成本”?

  近幾年,越來越多連鎖餐飲品牌發現,同樣的産品,同行賣更低價仍有盈利空間,自己卻只能不斷壓縮利潤換取客流量。這背後,往往是供應鏈的綜合成本的管控失衡,庫存周轉率、運輸效率、數字化體系運維等成本,以及食材採購成本是否合理等,都是影響毛利的因素。

  蜀海供應鏈的優勢在於,其在餐飲供應鏈沉澱近20年,服務了5000+連鎖餐飲品牌,構建起了龐大的供應商資源庫、成熟的倉儲網絡規劃方案和配送體系,以及全鏈路數字化管理體系。

  拆解來看,蜀海供應鏈幫助連鎖餐飲品牌無縫連接11000+家三海體系(海底撈、蜀海、頤海)的優質供應商。在連鎖餐飲品牌合作的過程中,由品牌直接與供應商定採購價,打破信息差、省去中間商環節,顯著降低採購成本。

  第二個關鍵環節在倉儲和配送,這兩個板塊和周轉率、損耗率息息相關,資金佔用成本增加,直接影響着門店的利潤率。

  那麼,蜀海供應鏈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

  一方面,蜀海供應鏈在全國建設了46個倉儲中心,覆蓋90%以上城市。且基於過去長時間大量服務連鎖餐飲品牌沉澱出的經驗和數據,為品牌設計最優的倉庫網絡布局。據吳德星介紹,蜀海供應鏈會結合供應商與連鎖餐飲品牌的布局情況及規劃,通過大數據和AI算法,規劃出最經濟、最便捷的倉庫網絡。

  同時,通過智能化庫存計劃系統,更合理地規劃、監控和管理庫存,提升周轉率、節省倉儲成本。

  據了解,此前某頭部中餐品牌在擴張時,遇到了庫存積壓高、倉儲成本高、損耗率高等挑戰,導致周轉率較低,資金佔用嚴重。通過蜀海供應鏈的分級庫存+357到貨+智能AI計劃服務,庫存周轉天數從24天降至12天,周轉率提升了一倍,釋放庫存佔用資金約2000萬元。

  另一方面,蜀海供應鏈構建起了成熟的共配模式,通過科學規劃路線和整合訂單,進行多波次配送,持續優化車輛裝載率和復跑率,進而降低運輸成本。

  具體來看,蜀海供應鏈擁有30,000+輛多溫層車輛,300,000+配送點位,自營車佔比超40%,進一步保障配送的可靠性與響應效率。在一二線城市商圈,蜀海供應鏈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配送,最快半日即可配送到門店。

  此外,蜀海供應鏈搭建了一套智能運輸系統(TMS),能夠實現自動規劃最優配送路線,對車輛行駛狀態、軌跡及車廂溫度進行實時監控與預警,保障物料安全、準時、新鮮到店。據透露,目前蜀海供應鏈的配送準點率高達99.9%。

  而這一系列動作,完全不依賴於線下,而是通過自研的數字化體系來支撐。據了解,蜀海供應鏈已累計投入超4億元用於數字化系統的打造,基於千家連鎖餐飲沉澱出了一套更懂中國連鎖餐飲業務的數字化系統,連鎖餐飲品牌可以直接復用,節省每月至少數萬元的IT團隊搭建、管理和數字化系統運營維護成本。

  整體來説,依託全國倉網、物流配送、商品供給、AI計劃、資金支持等蜀海全配套服務,連鎖餐飲品牌可以把蜀海供應鏈當成外部供應鏈部門,進而輕裝上陣,實現無憂拓店。

  據其透露,某頭部快餐品牌將後端供應鏈全部託付給蜀海供應鏈,品牌聚焦菜品研發、門店獲客等核心環節,從單城20+家店拓至全國400+家店,供應鏈團隊僅從3人增加到7人,年均節省管理費約200萬元。

  省錢固然好,更要“省得安心、省得省心”

  連鎖餐飲品牌在追求“省錢”的同時,往往會有雙重顧慮:成本降了,食安能否保障?供應鏈協同會不會變得粗放?畢竟,若“省”得不安心、不省心,反而會埋下經營隱患。

  對於這一行業痛點,蜀海供應鏈前瞻性地布局了一系列解決方案。比如完善的食安保障體系,以及全鏈路、透明化的數字化體系,讓連鎖餐飲品牌安心、省心。

  從源頭采購開始,蜀海供應鏈構建了“三海認證”供應商資源體系,即通過海底撈、蜀海供應鏈、頤海三大企業認證的優質供應商,才可以通過蜀海供應鏈成為其他連鎖餐飲品牌的供應商。

  在此基礎上,蜀海供應鏈還建立起了食安三級組織管理架構,即海底撈、蜀海供應鏈總部、城市倉庫三層關卡,進行産品的准入審查、飛行檢查、批次檢驗等工作,實現食品安全的層層把關。

  吳德星還告訴紅餐網,“供應商物料在經過入庫前的檢測後,入庫的過程中同樣需要進行檢測,農藥殘留、重金屬,甚至是溫度,都有嚴格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升對食安的保障,在蜀海供應鏈目前的46個倉庫中,超過90%的倉庫建立了獨立的檢測實驗室。”

  除此之外,蜀海供應鏈搭建了從食材採購、倉儲到配送等環節的全流程監控體系,整個鏈路透明、可視,讓連鎖餐飲品牌真正能夠安心。

  據吳德星介紹,供應商管理、訂單下達、在庫狀態、配送軌跡及車廂溫度控制等信息,全部通過數字化系統實時監控,監控端口不僅蜀海供應鏈內部可以查看,連鎖餐飲品牌的管理團隊也可以實時查看,“用行業的話來説,就是讓餐飲老闆能安心,能睡得着覺。”

  除了食安監控、溯源外,該數字化體系還能實現供應商線上化尋源招標(SRM)、訂單管理(OMS)、倉庫管理(WMS)、運輸管理(TMS)、對賬線上化等,極大提升運營效率與協同性,讓連鎖餐飲品牌的供應鏈管理更加透明、高效,真正實現安心、省心。

  餐飲市場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對品牌經營的精細化要求日益提高,過去的粗放式運營已難與專業品牌同&競技。誰能更高效地構建或借力優質供應鏈體系,誰就能在“擴店增速”與“盈利提升”的雙重賽道上跑得更穩、更遠。

  在此趨勢下,蜀海供應鏈的全託管模式,除了能夠讓連鎖餐飲品牌安心、省心、省錢,實現無憂拓店,更能為身處行業調整期、陷入經營迷茫的品牌,提供一條切實可行的破局路徑。

【糾錯】 【責任編輯: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