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了低頭趕路,卻漸漸忘記了放慢腳步,好好感受生活本真的滋味。隨意應付早餐便衝向地鐵;選擇速食套餐草草果腹;加班吃一碗泡麵結束戰鬥——這是太多人在快節奏生活裏的日常。
“好好吃飯”從來不是小事,而是值得你對生活的熱愛與尊重。美好,有時就是一頓飯的時間。別等“有空”才想起好好吃飯,別等“有心情”才開始認真生活。一頓健康美味的飯菜,不只是飽腹,更是告訴自己“你值得被好好對待”。
當快節奏變成習慣,我們是否該停下腳步,重新走進慢生活,親手挑選每一份新鮮的食材,細心地烹飪每一道菜,用心感受生活。從今天起,讓熱氣騰騰的餐桌成為你生活的中心。時間就是美食,讓我們一起,認真做飯,好好吃飯!
新華網聯合錢大媽推出《時間就是美食》第一季,以乒壇名將倪夏蓮的視角,走進鮑麗絲夫婦的煙火日常,窺見生活的褶皺與溫暖。
把人生的酸甜苦辣,熬成餐桌上的煙火氣
倪夏蓮這次回到上海,發現了一個溫暖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告別外賣,走進廚房學做家常菜。為探尋這一變化背後的故事,她走進服裝設計師鮑麗絲的生活。
鮑麗絲和她的愛人在上海共同經營一家服裝店。在錢大媽社區生鮮店,倪夏蓮和鮑麗絲精心挑選食材。“這個黃瓜很新鮮”“排骨燉湯很鮮美”“現在梭子蟹正是季節,可以做一個蟹肉蒸蛋”……買菜、擇菜、烹飪,鮑麗絲對做飯頗有心得。她與丈夫經常一起下廚,把柴米油鹽的瑣碎,過成簡單快樂的日子。沒多久的功夫,梭子蟹蒸蛋、炒蒜泥青菜、三杯雞、冬瓜排骨湯等菜肴就擺滿了一桌。在這頓晚餐裏,倪夏蓮聽到了這對夫婦關於挫折、愛情、成長與重生的人生百態。
鮑麗絲的人生起點帶着傷痕,單親家庭的她,高三時被父親趕出家門,帶着300元和簡單傢具便投奔母親。母親做的那頓飯讓她記憶深刻,讓她在熱氣騰騰裏讀懂,“好好吃飯”藏着好好生活的勇氣。自此,她從年級倒數開始發奮讀書,更暗下決心:“有機會就自己做飯,認真對待每一頓飯”。這份對飲食的珍視,在她後來的人生裏,逐漸變成對抗困境的力量。
命運的考驗從未缺席。在事業呈“幾何倍”增長的巔峰期,鮑麗絲因過度拼命查出癌症,兩次病痛來襲時,愛人與親人的陪伴,成為她戰勝病魔的動力。出院那天在飯店裏吃排骨飯,她一邊吃一邊哭,那是劫後余生的喜悅,更是對 “有人陪你共擔風雨”的感恩。
如今的她,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和愛人相互包容、共同成長。“以前總想著 40歲退休賺夠一桶金,後來才明白,生活的答案從不在遙遠的目標裏。”告別從前“凌晨三四點吃外賣、暴飲暴食”的高壓節奏,從正規菜店挑選新鮮食材,搭配健康飲食,放慢生活的腳步;每年兩次旅行,10年內走過15個國家,用腳步丈量世界,都是他們對“好好生活”的踐行。正如鮑麗絲所説,“靠自己的腳去走,才能對世界和自身有新的認識”。
在鮑麗絲看來,做飯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為他們夫妻重構生活的方式。如今的鮑麗絲,將對生活的熱愛縫進設計裏:把中國傳統紋樣與色彩融入月見草粉色的新衣,為女性客戶打造專屬風格;也將對生活的感悟煮進飯菜裏——她明白,一日三餐裏藏着的不只是食材的滋味,更是“對生活最根本的熱情與愛”。
生活的答案不在遠方,在當下的每一餐裏
這場廚房深處的對話,已超越 “年輕人為何開始做飯”的答案。鮑麗絲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的答案從不在遠方,就在當下:是兩個人一起親手挑選食材,是愛人遞來的一碗熱湯,是廚房裏共同忙碌的身影,是經歷風雨後仍能握緊彼此的手,更是在一飯一蔬中,把日子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的勇氣。就像做飯要經歷切菜的瑣碎、燉煮的等待,人生的酸甜苦辣,也需要在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用心烹調每一頓飯裏,慢慢熬出溫度。
哪怕身處低谷,也要“一起好好做飯”,把對生活的掌控權握在手中,在煙火氣裏感受當下的幸福。這正是錢大媽一直以來倡導的理念。
作為社區生鮮專業連鎖品牌,錢大媽自創立以來,專注於提供新鮮健康食材,專注於社區場景,真正把“鮮”做到極致,並通過整合上游資源、自有品牌建設、線上增值服務、線下門店運營等舉措,成為讓老百姓信得過的生鮮品牌。
便民、為民、親民、保證菜品每日新鮮上市成為錢大媽的運營秘訣,有了這樣的品質保證才使得強大的客流量和順暢的産品流動形成良性循環,讓老百姓吃到真正“活”起來的食材。
餐桌上匯集一日三餐、一粥一飯,不僅是食物的聚集地,更是智慧和情感的交流場所。錢大媽聯合新華網發起“一家一餐桌”計劃,通過餐桌這一溫暖的港灣,塑造出家庭關係的和諧與美滿,傳遞愛的溫度,撫平生活的酸甜苦辣。
堅持“不賣隔夜肉”,錢大媽讓更多新鮮優質的食材走上百姓餐桌,以數字化、渠道化、市場化為抓手,堅定履行“讓每一餐都新鮮”的企業使命,守護好老百姓的餐桌,持續深化助力鄉村振興,成為最貼近消費者生活、最具煙火氣的品牌。
人生從不是一帆風順的甜,而是把苦熬成鮮、把難煮成暖,把滾燙的生活過成想要的模樣。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生活的方向,卻常常忽略:那些關於幸福、勇氣、成長的答案,早已藏在認真對待的一日三餐裏,藏在和家人相守的每一個日常中。好好做飯,好好吃飯,便是對生活最好的回應。(文/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