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揚州瘦西湖的煙柳畫橋間,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黑)駐華大使貝爾揚目光專注地凝視着盤中細若游絲的文思豆腐。筷尖輕顫間,那顫巍巍的豆腐絲折射出千年運河的波光,也照亮了由新華網與夢之藍手工班聯合打造的《中國宴》首期節目中“以食為媒,對話世界”的文化破題之路。作為中國白酒的傑出代表,夢之藍手工班以其年份老酒特有的品質與《中國宴》完美契合,共同開啟這場彰顯中國飲食文化魅力的盛宴,在全球化語境下譜寫中國飲食文化的當代華章。
作為新華網與夢之藍手工班聯合打造的跨文化美食交流 IP,《中國宴》首期節目走進揚州,在淮揚刀工的非遺肌理中探尋文化根脈,於波黑駐華大使貝爾揚、淮揚菜大廚陶曉東的尋味、對話旅程中構建友誼橋梁。夢之藍手工班,作為洋河匠心釀造的典範,承載着中國白酒千年的釀造智慧,其老酒醇香與菜肴精妙編織成文明互鑒的味覺密碼。洋河作為中國酒的卓越代表,夢之藍手工班更是其中的璀璨明珠,以其高端品質與深厚底蘊,完美契合中國宴的格調,讓這場美食之旅成為中國飲食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動注腳 。
非遺技藝中的文化共鳴
節目中,“90後”淮揚菜廚師葉明駿的廚刀起落間,188刀細切出的300余根豆腐絲細到甚至能穿過針眼,讓貝爾揚大使驚嘆“這簡直是藝術”。這種對食材物性的極致尊重,暗合《考工記》“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 的東方哲學,與波黑傳統飲食中Ćevapi(小烤肉腸)對肉類紋理的講究異曲同 —— 波黑廚師在製作這道國菜時,同樣追求牛肉與羊肉的黃金比例,以手工捶打保留肉質纖維的彈性。
夢之藍手工班堅守的137道全流程手工釀造工序,彰顯着洋河作為中國酒代表的匠心傳承。正如波黑傳統 Rakija(水果白蘭地)的釀造遵循古法,選取科扎拉山區陽光普照的梨子,經兩次蒸餾後僅保留最純凈的“心臟”部分,與中國白酒“掐頭去尾取中間”的工藝不謀而合。這種對傳統的敬畏,在洋河的酒窖與波黑的葡萄園之間架起了跨越時空的對話,也讓夢之藍手工班成為中國宴中展現中國白酒文化的耀眼符號 。
淮揚菜“和、精、清、新”的特質,與波黑飲食中融合奧斯曼、地中海與巴爾幹風味的多元性形成呼應。當文思豆腐的清鮮遇上夢之藍手工班的綿柔,恰似波黑貝伊湯的濃郁奶香與薩拉熱窩咖啡的醇厚相互激發,共同詮釋着 “和而不同”的美學範式。夢之藍手工班以其獨特的口感與品質,為這場美食文化的交流增添了一抹濃郁的中國韻味,盡顯中國宴的非凡格調 。
跨文化敘事的共情建構
節目中,貝爾揚大使在揚州街頭的“尋味之旅”,構成了跨文化敘事的鮮活切片。當他用生疏的中文詢問“最細的食物”時,從麵條到文思豆腐回答,展現出飲食文化的多元詮釋可能。而在這場尋味之旅中,夢之藍手工班始終相伴,以其高端品質與獨特魅力,成為中波黑文化交流的味覺紐帶 。
陶曉東大廚與貝爾揚大使的對話,恰似中波文化交流的縮影。這不僅是一場關於飲食的文化遠征,始於刀工與酒香,卻不止於味覺體驗。夢之藍手工班作為中國宴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酒為媒,傳遞着中國文化的深厚內涵與獨特魅力,讓世界在品味美酒佳肴間,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
貝爾揚大使在節目結尾感嘆:“愛好美食的人總會相遇。”當陶曉東的廚刀仍在案板上書寫技藝傳奇,當洋河工匠的雙手仍在酒窖中釀造時光味道,《中國宴》已超越一檔節目,成為流動的文化博物館。而真年份、真手工、真綿柔的夢之藍手工班,作為中國酒的卓越典範,完美契合《中國宴》的高端調性,讓世界在一菜一酒間,讀懂中國的匠心、中國的智慧、中國的溫度。
《中國宴》節目是一檔跨文化美食交流節目,由新華網和夢之藍手工班聯合出品,節目將以四位中國宴主理人與四位中國宴國際尋味大使雙向奔赴的形式,展現出尋味大使因美尋味,主理人以宴傳情,從而共同傳遞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中國價值觀。
該節目將以全媒體生態矩陣傳播,並在新華網財經頻道、新華網微信、新華網抖音號、新華網視頻號,以及海外社交媒體&&同步上線,讓世界領略夢之藍手工班與中國宴融合的獨特風采。(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