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全國夏收夏種關鍵農時,記者7日從中國水稻研究所獲悉:該所牽頭在安徽廣德市開展的水稻大面積提産增效先行試點初見成效。示範區預計增産10%以上,每畝增效100元以上,帶動當地産量和效益提升,為全國提供可鑒可用方案。
廣德市位於安徽、浙江、江蘇三省交界處,水稻種植的示範帶動效應面廣。中國水稻研究所會同全國農技中心等單位,根據當地水稻産業發展需求制定廣德實施方案,引進了嘉禾優175、華浙優210等豐産優質品種8個,集成精量條播育秧、帶蘗壯秧機插、厚沃耕層構建、灌排設施配套、精準增效施肥和病蟲草綜合防控等技術,形成水稻大面積提産增效全生育期技術集成創新模式。7日,在廣德舉行的“水稻大面積提産增效全生育期技術集成與創新”現場示範觀摩和研討活動上,該模式受到專家好評。
據介紹,當前全國水稻單産提升進入瓶頸期,急需通過科技手段提升水稻種植效益。此前,中國水稻研究所組織專家到我國五大水稻主産區30多個縣開展實地調研,梳理制約大面積提産增效關鍵性瓶頸問題,按照“一縣一策”“一地一案”的思路,確定12個“整縣制推進”先行縣,針對性地開展關鍵技術和重難點問題攻關,為水稻大面積提産增效打下基礎。
【糾錯】 【責任編輯:李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