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食品外包裝上多了一個拇指大小的二維碼,用手機掃描就可以看到食品的配料表、生産日期等信息。這個二維碼是我國正在推廣的食品數字標籤。近日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25),首次將數字標籤納入食品標籤標準體系。
隨着人們對高品質生活和高質量食品的需求不斷增長,食品包裝上的標示信息,如配料表、營養成分及加工工藝等,越發成為消費者的關注點,甚至是購買食品的重要參考之一。數字標籤就像是食品的一張“電子身份證”。標籤雖小,意義不容小覷。一方面,“掃一掃”數字標籤,方便消費者獲取食品的配料表、營養成分表等詳細信息,並且清晰透明的追溯信息有助於消除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顧慮;另一方面,有助於食品企業信息管理更便捷高效,提升管理效率,進而幫助企業築牢食品安全防線。企業還可通過數字標籤展示品牌故事、産品特色等內容,增強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的認同感。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數字標籤為食品企業提供透明化展示窗口,需要企業具備較強的數字能力,確保食品的生産、運輸和經營等環節符合數字標籤的標準要求。由於不同企業的數字化水平存在差異,轉變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政府機構的指導和行業協會的引領下,以行業內的數字化標杆企業為典範,逐步探索和實施數字化轉型。
數字標籤是食品標籤的一部分,企業在推廣應用數字標籤時,必須始終將合規性放在首位。應注意其內容必須符合食品安全法、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25)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確保數字標籤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不能誤導消費者,確保“碼上信息”真實可信,以增進消費者信任,維護企業聲譽。
此外,包裝上的字太小,配料表密密麻麻看不清,曾是許多老年消費者選購食品時的共同困擾。企業要充分考慮老年消費者的需求,在推行數字標籤時,要強化標籤的適老化功能,降低老年人使用難度,打造令老年消費者便於操作和閱讀的數字標籤,比如放大字體、增加語音播報等功能,謹防數字標籤成為數字障礙。
目前,全國數字標籤試點企業已有100多家,隨着更多食品生産企業加入試點工作,應抓住以數字標籤為載體的數字化轉型機會,不斷優化消費者體驗,讓“小標籤”發揮大作用,守護好食品安全與健康,進而提升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王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