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北苑路88號”北京優農特色農産品市集現場,由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主辦的“啟航興農人”新農人事跡宣講活動正式啟動。活動以“啟航興農人,振興我來説”為主題,通過代表宣講、視頻展播和産品體驗等形式,生動展現北京市鄉村振興成果與新農人風采,吸引眾多市民駐足參與。
活動現場,位於市集中央的大屏上正依次播放着12位新農人的創業故事。新農人代表北京老栗樹聚源德種植專業合作社李思鵬、北京優帝鴿業有限公司孫鴻、北京密農人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孔博來到展位,與市民面對面分享“長城腳下百年栗樹煥新生”、“自主種鴿技術打破國際壟斷”和“都市白領返鄉賣菜”等鮮活故事。
李思鵬在接受採訪時講述了自己的創業心得:“我的家鄉懷柔擁有深厚的古栗樹資源及文化,這是非常寶貴的財富。近年來,我們通過科學研究與市場研判,對板栗産業發展及鄉村振興新模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過‘古樹種植+現代營銷’模式,打造北京板栗地理標誌品牌,既傳承了農耕文化,又為首都‘三農’發展注入新活力。”
孫鴻則分享了鴿業養殖的聯農帶農經驗:“我們將先進的肉鴿養殖技術和管理模式引入當地,通過‘固定資産收益+合作社帶動+農民受益+就近就地就業’的模式,有效帶動了農戶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真正實現了‘小鴿子’撬動大産業。”
孔博談到農産品産銷時説道,“去年,‘密農人家’累計銷售密雲農産品1800噸,帶動1000余戶農民和100多個合作社實現增收。為了帶動周邊菜農,我們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為農戶提供技術講解和培訓,並採用“互聯網+”的售賣方式,讓好産品賣出好價錢,也確保每一份蔬菜更新鮮、更優質、更安心。”
“12位新農人中,有全國人大代表岳巧雲,以科技賦能帶動傳統水果産業;有五四獎章獲得者陳山山,讓千年桑葉延伸出多業態發展的産業鏈條;有‘建築女工轉行新型菜農’的劉福娟,用大數據賦能農産品;也有民宿主理人梁晴、張海龍、曹艷紅,以及‘田園美學營造人’李佳雪和許月,他們盤活農村閒散資源,打造鄉村旅游生態和民宿品牌;還有生態農業探索者秦愛騰,通過建設‘生態島’,領先探索農業保護。”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新農人是首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是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的重要環節和載體。這些新農人憑藉創新思維與科技賦能,在聯農帶農、産業融合和生態保護等領域探索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北京經驗’”。
作為系列宣講的“首秀”,本次活動通過“故事+産品+體驗”模式,有效提升了“啟航興農人”系列宣講的品牌認知度。未來,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將依託融媒體&&,持續推進“啟航興農人”新農人事跡系列宣講活動,傳播優秀新農人的作為和事跡,傳遞先進的技術、理念和模式,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首都鄉村振興事業。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