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農重本,國之大綱。”十月稻田作為廚房食品創新企業,以品類創新、農産品創新、合作模式創新推動傳統農業向高效、高價值、綠色方向邁進。
從“田間”到“餐桌”的價值躍升
我國城鄉居民飲食消費結構正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和“吃得健康”轉型。健康食品的終極目標是滿足公眾對美味、營養、健康及文化底蘊的日益增長的需求。
健康飲食提倡少油、少鹽、少糖,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只能選擇 “白水煮菜”、“鹽烤雞胸”,風味與健康並非對立,必須協同發展。食品的風味是其核心魅力,直接關係到消費者的體驗和接受度。
優質健康食品對原材料的要求較高,特別是對水、空氣和環境的品質要求嚴格。
據十月稻田聯合創始人王兵介紹,十月稻田的玉米産地主要布局在東北。中國東北與烏克蘭、美國黃金玉米帶並稱為“三大黃金玉米帶”,在遼闊黑土地上,日照充足、降水豐沛,東北玉米是大自然贈予的珍貴禮物。而一年一季的生長周期,則讓東北玉米香甜可口、鮮香軟糯。
“十月稻田玉米給消費者的最大感知就是‘香’。這香氣源於好産地,也源於全鏈路的時效打造。”王兵&&。從田間到工廠,十月稻田就近設立生産基地,可以保證在原材料成熟後,第一時間採購、儲存和生産,實現高效靈活的供應鏈管理。這是十月稻田對玉米採銷鏈路第一環的變革升級。
不僅如此,秉承品質堅守初心的同時,十月稻田還通過連續兩年輕食季的打造與用戶共創輕食文化。蛇年伊始,十月稻田合作《新白娘子傳奇》經典IP,趙雅芝在家中邊吃玉米邊傾“香”推薦,聯合創始人兵哥君姐主打聽勸,在直播間傾情演繹許仙白娘子的輕食故事,一把非遺油紙傘穿越千年,一抹小香風京城街拍,一波抖音達人的花式玉米輕食演繹,十月稻田成功暈染了廚房食品創新的文化底色。
聯農帶農,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企業的發展不僅體現在業務擴展上,更應體現在履行社會責任上。近年來,十月稻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心繫“三農”,與東北當地農戶開展深度合作,積極推廣可持續耕作方法,為農戶提供優質秧苗,並在種植管理和技術上給予指導,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效益,實現農産品標準化和品牌化,增強農業價值鏈,以農業産業振興促進鄉村振興。
十月稻田一邊鏈結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一邊事關生産、流通與消費,充分發揮企業影響力和産業鏈優勢,推動農業産業化聯合體建設,促進農業産業橫向和縱向融合。橫向上,推動一産“接二連三”,加深農業與加工製造、電商物流等融合發展,通過企業“線上訂單+快遞”結合,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助力農産品上行,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縱向上,十月稻田專注打造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産業鏈路,夯實了現代化大農業先行的根基。
把一根玉米做到極致,十月稻田的成功路徑不僅拓寬了玉米品類賽道,更將農産品挖掘出增長新動力,推動玉米産業煥發生機。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玉米播種面積要擴大到6.3億畝以上,優化品種結構,適應居民消費升級的需要,為居民提供營養健康的膳食纖維和果蔬。
十月稻田將廚房食品業務和農田與餐桌有效鏈結,滿足廣大城鄉居民高品質、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未來,十月稻田也將以實際行動推動興三農、築民生,將更好更健康的産品帶到消費者的餐桌,滿足更多的中國家庭用戶。
錨定新質發展,擘畫未來藍圖
農業品牌建設,正是新時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抓手,是實現産業興旺、企業強大的現實路徑。大米雜糧身處中國廚房品類的萬億賽道,始終埋藏着孕育出超級品牌的機會。
政策推動下,玉米是目前極具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的新興産業之一,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新方向。作為中國領先且快速增長的廚房食品創新企業,十月稻田玉米率先亮出“香”的品牌名片。
利用玉米低脂、高纖維、易飽腹的特點,精準對接消費者對健康主食的需求,十月稻田打破傳統主食品類限制,將玉米轉向輕食化、零食化賽道,推出玉米棒、玉米段、玉米粒、爆米花玉米粒等 8 種細分品類,覆蓋早餐、代餐、休閒零食等多場景。
十月稻田玉米的輕食化轉型,本質是通過品類創新與消費洞察重構農産品價值鏈:前端以綠色技術降本增效,中端以細分品類佔領市場,後端以三産融合反哺鄉村。這一模式不僅讓“小玉米”成就“大産業”,更驗證了農業新質生産力“需求驅動創新、生態賦能增值”的核心邏輯,為傳統農業品牌轉型升級提供了可複製的中國方案。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十月稻田以創新為筆,在黑土地上描繪着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從智慧農業到數字鄉村,從品類革命到模式創新,每一步都彰顯着民營企業的擔當。未來,十月稻田將繼續秉持 "科技興農、産業報國" 的使命,在農業現代化的征程中勇立潮頭,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 "十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