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登“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08 08:56:37
來源:經濟日報

步步登“糕”

字體:

  在山西,熱氣騰騰的油糕裏,蘊含着年的味道。

  寒冬的風凜冽地吹過,太原市晉源區赤橋古村趙翠紅的家中卻熱鬧非凡,笑鬧聲與灶&上的蒸汽宛如春日暖陽。20多位心靈手巧的大娘姨姥齊聚一堂,她們圍坐在一起,手中的動作不停,有的和面、有的揪團、有的拌餡、有的包油糕。

  手上功夫完全不耽誤她們拉家常,從孩子老公到鄰里趣事,從過去的艱辛歲月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歡聲笑語在屋內回蕩。不一會兒,桌上就整整齊齊擺滿了敦厚、精巧的油糕,滿屋子洋溢着特別的江米香。

  “晉源油糕,也叫年糕,是我們的傳統年食。”楊潤德是老晉源人,對這裡的故事如數家珍。與山西其他地界用莜面做皮不同,晉源油糕以晉祠江米為皮。再裹上玫瑰、棗泥、豆沙等餡料,咬上一口,外皮金黃酥脆,內裏軟糯香甜,細膩的口感在舌尖散開,讓人欲罷不能。楊潤德説,“在過去,油糕最初用於農耕祭祀,遵循着第一捧稻敬祖先、第一碗米奉老人的古老習俗”。

  “糕”與“高”諧音,油糕由此被賦予了步步登高、吉祥富貴、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逢年過節,晉源人總會熱情地端出油糕招待親朋好友。每一塊油糕都蘊含着對新年的美好期許,也飽含着濃濃的鄉情,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製作油糕是個精細活兒,每一步都凝聚着智慧與耐心。“先得緩緩往米粉裏添水,同時輕輕攪動,這一攪一停之間,需要恰到好處的把握,直至糕面呈絮狀。”來幫忙的村民梁愛華向筆者演示,待蒸鍋上汽,將糕面松散地逐層鋪好蒸熟,這一步考驗製作者對火候的掌控,火候過了,糕面會失去應有的軟糯;火候不足,又難熟透。約摸着時間夠了就得抬鍋,雙手就着熱氣兒用力揉面。揉面可是個技術滿滿的力氣活兒,需要快速揉動糕面,直至糕面光滑勁道,接着就可以包餡了。晉源油糕餡料的搭配堪稱一絕,紅豆、紅棗、玫瑰、芝麻,各有各的香氣,再融入紅糖、白糖的甜蜜,軟糯香甜,綿密潤澤,每一口都回味無窮,仿佛將一年的美好都攢進了肚子裏。

  在赤橋村,鄰里互助包油糕、互贈親友是代代相傳的習俗。大家輪流做東,聚在一起包油糕,這場持續十幾天的“包糕盛宴”,讓幸福年味兒在村裏瀰漫開來。“我家今年包50斤面,差不多能包1500多個,除自家吃。還要送給親朋好友。”趙翠紅端着屜,一邊擺放一邊説。“每一塊油糕,包的是我們晉源人對新春的期盼與祝福,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來晉源看看,我們這裡不僅有晉祠,更有美食,祝願大家步步登‘糕’。”

【糾錯】 【責任編輯: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