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閉店人”、微短劇付費亂象……這些領域被中消協點名-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8/01 15:48:21
來源:經濟參考報

“職業閉店人”、微短劇付費亂象……這些領域被中消協點名

字體:

  8月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4年上半年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其中,現制飲品品牌屢現過期食材等問題;“職業閉店人”成為預付式消費維權阻礙;微短劇付費亂象、內容違規問題頻發成為輿情熱點前三。網絡&&自動續費“開通容易退訂難”;演唱會“柱子票”影響消費者現場體驗等也位列其中。

  現制飲品品牌屢現過期食材等問題

  上半年,書亦燒仙草、古茗、茶百道、茉酸奶等新式茶飲品牌“致歉”屢上熱搜榜,食材超過有效期、店員責任意識差、門店管理流程混亂等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是這些品牌被媒體曝光的重要原因。有的品牌以“新鮮現做”為賣點卻無法保障食材的安全性,引來消費者直呼“塌房了”。相關事件中,個別店員“過沒過期靠嘴嘗”“喝了頂多拉肚子”等表態反映出商家對消費者權益的漠視心理,招致消費者反感。

  中消協分析指出,當前茶飲行業市場競爭激烈,相關事件暴露出品牌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一味追求經營業績,忽略了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本質性問題。輿論呼籲,新式茶飲品牌方應在確立一套嚴格、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基礎上,把制度落實、落細。尤其是在加盟模式盛行的行業發展態勢下,部分品牌一出事就指望用一紙聲明來表明是加盟商“違約”,將“終止加盟商資質”,以此撇清責任。

  “職業閉店人”成為預付式消費維權阻礙

  近年來,在一些早教機構、健身房、理髮店、瑜伽館“老闆跑路”引發的消費維權事件中,“職業閉店人”群體愈發受到輿論關注。早教機構金寶貝在江蘇南京多個門店“一夜閉店”事件中,不少消費者反映“職業閉店人”似乎成為商家跑路的“幫兇”,北京早教機構美吉姆、紐哈頓閉店事件中,也有家長反映遇到了相似的情況。

  中消協分析指出,商家因經營不善而閉店,聘請“職業閉店人”參與收尾工作,看似是給消費者提供了一條維權途徑。然而,實際上這些“職業閉店人”對消費者協商退還預付款等合理訴求不予回應,或是給出虛假承諾,徒增消費者的維權成本,甚至有的“職業閉店人”與“跑路商家”狼狽為奸,打起“割消費者韭菜”的歪心思,鑽法律的空子,以實現不法目的。

  微短劇付費亂象、內容違規問題頻發

  微短劇行業迅速發展的當下,其付費亂象、內容違規等問題引發不少消費者“吐槽”。在“絕世短劇”APP上充值後卻發現可觀看的微短劇數量過少;“騎士短劇”APP聲稱開通會員“可暢看&&所有短劇”,實際上需要跳轉至第三方&&,且可能額外付費……諸多案例中,消費者維權時常面臨“找不到人工客服”“&&規定虛擬商品一經售出概不退換”等困擾。此外,微短劇內容不當也引發了消費者在付費後能否“物有所值”的疑慮。有消費者稱,很多微短劇宣傳的時候用低俗、庸俗、擦邊的內容作為“賣點”,刷手機時看到會令人感到不適。

  中消協分析指出,微短劇製作商依靠違規內容博人眼球的做法,破壞行業良好生態,擾亂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存在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隱患。在微短劇行業迅速發展的機遇期,有關部門加強行業監管、做好規範引導,&&壓實主體責任、尊重消費者的需求和感受,是保障消費者權益、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之舉。

  網絡&&自動續費“開通容易退訂難”

  1月,有消費者在退訂網絡&&會員時,遭遇“關閉自動續費仍被扣費”的事件話題登上熱搜。一些商家以相比於訂閱季度或年度會員更優惠的價格推出自動續費會員服務,有的消費者在開通自動續費後立刻關閉自動續費,以免到期遺忘。然而,有消費者在被扣費後才發覺,自動續費不僅需要在APP內關閉,還需要在移動支付端關閉,甚至需要“反復查看攻略才能找到如何關閉的方法”,商家在自動續費功能上存在“層層套娃”問題受到質疑。

  中消協分析指出,自動續費功能原本是一本“好經”,消費者能以更划算的價格獲取會員服務,商家也能借此增加用戶黏性、提高&&盈利能力。若商家在推廣此類措施的過程中忽視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以不良手段誘導消費者開通,或是阻礙消費者關閉,無疑是“把好經念歪了”。此外,自動續費涉及網絡服務提供商、應用商店及支付&&等多個環節,續費政策不一也導致消費者體驗不佳。

  演唱會“柱子票”影響消費者現場體驗

  今年以來,女子看鳳凰傳奇演唱會買到“柱子票”要求退一賠三、大張偉演唱會1300元門票看不到屏幕等話題引發輿論熱議。有消費者反映,其在購票時,&&上並未標明其位置可能存在遮擋等問題,最終高價買來的票,現場實際觀看效果卻因視線被遮擋而大打折扣。消費者就此問題向商家投訴時,要麼遭遇演唱會主辦方和票務公司互相推諉、不作為,維權陷入僵局;要麼是商家承諾給予下次購票“優先權”等補償,但如此不痛不癢的補償,很難彌補消費者在這一過程中的實際損失。

  中消協分析指出,演唱會市場火熱的當下,觀眾追求現場體驗卻面臨可能買到“柱子票”的風險,這無疑是對消費者消費熱情的一種損耗。6月20日,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對梁靜茹演唱會“柱子票”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將“柱子票”定性為演唱會主辦方瑕疵履行,屬於違約行為,要求上海魔方泛文化演藝有限公司按階梯式退票比例退還票款。輿論認為,這起案例在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上起到了積極意義,為未來進一步完善演唱會售票、退票機制規範化指出方向,“值得所有主辦方都來看看”。

【糾錯】 【責任編輯: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