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2023中國海帶産業發展大會在山東榮成召開。來自行政、科研機構、推廣系統、企業界的産學研代表和媒體代表齊聚一堂,從海帶産業現狀、可持續發展、生態養護、質量安全與管理、加工技術革新和高值化利用等多方面探討研究海帶産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中國水産流通與加工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雪光
談及海帶産業發展,中國水産流通與加工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雪光在致辭中提到,海帶産業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在膳食健康、飲食均衡、維持生態平衡、促進就業和帶動漁民增收、聯動促進鮑魚和海參産業發展等方面效果顯著。當前我國的海帶加工仍以粗加工為主,未來要以科技創新為主要推動力,以市場需求拓展為主要發力點,不斷加強産品研發,推動海帶市場擴容、高值化利用和價值提升。
聚焦海帶産業 共謀高質量發展
對此,威海市海洋發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建華&&,威海是全國知名的海洋漁業大市,2022年全市水産品産量達到317萬噸。經過70多年的發展,威海海帶養殖模式由粗放型養殖轉變為集約化、立體化養殖,並迅速形成規模優勢和經濟優勢,形成了集育苗、養殖、加工、化工、研發等於一體的完整的産業鏈條。真誠希望通過本次交流,使更多人聚焦威海,共謀海帶産業高質量發展。
榮成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全良介紹,榮成市地處北緯37度黃金線,全市共有海上牧場58萬畝,擁有適合海帶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榮成海帶因藻體寬厚,品質鮮美獲得“山東三鮮”的美稱,是榮成享譽中外的名片。劉全良&&,榮成海帶産業在不斷延伸産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力爭打造全國領先品質。希望與會專家代表能夠就海帶養殖加工等問題互相學習交流,將更多新理念帶到榮成,共同創造海帶發展未來。
大會上,與會嘉賓也紛紛發言,暢談海帶産業的發展前景。福建省水産技術推廣總站李水根站長在致辭中介紹了福建海帶産業從無到有不斷創新的發展歷程。福建海帶最開始全靠北苗南養,發展到目前,栽培面積、産量和育苗量均達到全國第一,不僅攻克了海帶“不過長江”的難題,還建立了4個省級良種場,實現海帶苗供應全國。同時,福建不斷發展海帶精深加工,拓展市場空間,開發文旅項目,真正走出了一條海帶鄉村振興路。期待與全國産業界代表加強交流,共同做大做強海帶産業。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總農藝師 郭鵬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郭鵬總農藝師在致辭中介紹山東省積極構建産學研合作體系,不斷探索海帶産業發展新模式和新路徑。威海榮成海帶被列入2023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是全國首批上榜的藻類水産品,也是山東省唯一上榜的藻類水産品牌。借助本次大會,希望大家能夠聚焦海帶産業痛點難點,攜手推進産業發展,實現海帶産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保持優勢 力推産業轉型升級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藻類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逄少軍在《中國海帶産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報告中,從海帶的産量及分佈、養殖及加工方式、食品安全問題和産業發展趨勢等四個方面進行了系統全面的闡述。逄首席介紹,目前我國産海帶主要用於食品加工,也有相當一部分用於鮑魚和海參飼料,近年來作為化工原料的佔比逐年下降,但高值化加工利用潛力巨大。逄少軍首席提出我國在海帶育苗、養殖、加工等方面均有較好的基礎,近年來産業鏈各環節發展成效顯著,但在養殖病害、采收機械化程度、鹽漬加工尾水排放以及幹製品標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十分突出,需引起行業高度關注,共同尋求解決辦法。最近幾年,國際上越來越重視海藻産業,挪威等國已經開始大力發展海藻養殖,中國海帶産業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不斷解決制約産業發展的問題,才能保持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保持在全球的産業優勢。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藻類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逄少軍
“海帶是在世界範圍內養殖産量最大的海藻品種,佔全球海藻總産量的35.4%,我國海帶養殖産量佔全球總量的89.4%。從海帶加工大宗産品看,我國海帶加工産品主要有淡幹海帶、鹽漬海帶、海帶絲、海帶結、海帶卷、軟包裝海帶等,日本則主要以幹海帶、海帶粉、海帶面、佃煮海帶為主。”大連海洋大學教授任丹丹作題為《海帶加工産業化發展分析》的報告。她&&,近年來,國內一些新型加工産品也不斷涌現,包括膨化類産品、海帶膏、海帶面等高黏性産品,各種調味休閒即食産品。從加工技術講,柵欄關鍵技術、複合乾燥烘烤技術、質地軟化技術、物性改良技術等均取得較大突破,這些技術可以有效提升海帶産品的口感和營養,但在産業內的推廣應用還有待加強。“國家對藻類産業愈加重視,標準化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是未來産業發展的關鍵。”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孫忠民為大家帶來《海底森林的重要成員 海帶目的物種多樣性與生態修復》主題報告。孫忠民副研究員提出褐藻海帶目(Laminariales)為主體構成的海藻場,是沿岸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海藻場固定二氧化碳,凈化水質,為魚蝦等海洋動物提供餌料和避難所,也為人類提供食品和醫藥化工原料。全球海帶目共有126個物種,它們無論在産業利用和生態修復方面都具有廣闊前景。孫副研究員期待今後産學研密切合作,把我國藻類事業推向新的高度。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研究員冷凱良作《海帶加工副産物高值化利用技術研究》報告,從海帶産業現狀、海藻高值加工利用現狀、海藻副産物高值利用、問題與展望等四個方面展開闡述。他重點介紹了海帶漂燙水高值化綜合利用技術,包括多級回收技術、複合膜回收技術、碘資源綠色提取技術等多項可以有效解決當前漂燙水超標排放問題,且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更好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實用技術。建議政府主導,企業協作,在規模企業以項目形式進行漂燙水高值化綜合利用技術及鮮海藻全資源綜合利用新模式試點建設與成效評估。
關注消費市場 積極推進産品創新
産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的積極創新。“當前海帶作為食品,産品類型較少,市場普及率和認可度較低,海帶的保健功能和食療作用尚未被廣大消費者所了解,其作為食品的消費潛力還有很大的可拓展空間。”中國海洋大學教授牟海津認為,海帶的價值不僅體現在食品領域,其在醫藥、農業、印染乃至生態上的同樣具有很高價值和巨大的發展空間。牟海津在報告中重點針對海藻內營養和功能成分及其高值化産品開發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希望産業界能夠以海帶資源高值化利用為突破口,通過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大力開發海藻功能食品和生物醫藥製品,推動海帶産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威海市世代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明潭在題為《叫響昆布長壽菜,確立海帶保健食材》的報告中提出海帶産業的高質量發展的底蘊在於科技創新和文化賦能。海帶本身作為藥食同源産品由古至今馳名中外,但其價值並沒有被廣大消費者看到。李明潭認為海帶産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的創新和文化的賦能,通過技術革新來提升産品附加值,通過文化賦能提升産品影響力,才能真正推動産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研究員王聯珠作題為《海帶質量安全與管理》報告,針對海帶質量安全管理與營養品質評價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分析。王聯珠研究員系統全面地梳理了不同海域和不同加工類型海帶産品中的主要營養成分,介紹了不同加工方式對海帶營養成分的影響。王聯珠還對海藻現行及編制中的國家和行業標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提出海帶質量安全管理的關鍵環節,希望與産業界進一步加強合作,通過不斷完善標準體系和加強質量安全管理推動海帶産業高質量發展。
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德蒙做《褐藻多糖高值化開發》主題演講。他以青島明月海藻集團為例,介紹了我國海藻化工産業發展歷程,由最初的碘膠醇老三樣為開端,一步一步向高端原料、海洋功能食品、醫藥化粧品、動植物營養等高附加值終端製品的創新發展,重點介紹了海藻酸鈉、岩藻多糖兩類褐藻多糖的理化、生物學特性及在食品、醫藥、醫用材料等高端産業中的應用。
圓桌論壇以推動海帶産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展開對話。青島博智匯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斌主持該環節,大連海洋大學教授汪秋寬、福建省連江縣官塢海産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哲龍、山東省海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山東省藻類産業技術體系首席崗位專家詹冬梅、榮成市鑫城山海洋昆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翚、青島達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全才分別從科學研究和企業經營的角度分享了在海帶育苗、養殖、加工、銷售及高值化利用等方面開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問題。
會上,還舉辦了電商新零售培訓環節,零售圈生鮮研究中心主任唐功滿以《尋找·海帶類在全渠道零售渠道銷售倍增的瓶頸》為題,分享了快消市場的發展趨勢,建議企業基於當前發展趨勢,在運營過程中既要對標國內外成熟企業,也要瞄準市場需求,培養自己固定的客戶群體,做好全渠道營銷。
鵬泰電商集團運營總監胡傑做《直播電商,從視聽到消費者內心》分享,他&&電商能夠更直觀的將産品展現給消費者並能根據産品痛點選擇不同的消費場景,生産企業用好電商手段,可以有效拓展消費渠道,增加與消費者的互動。
部分參會代表參觀了中國水産流通與加工協會-直播電商運營基地、威海市世代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威海特産好品雲倉
此次會議由中國水産流通與加工協會、威海市海洋發展局和榮成市政府主辦,中國水産流通與加工協會生鮮供應鏈分會、預製菜産業分會、水産資源高值化利用工作委員會和威海市世代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