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京字號”種子系列報道】種子“DNA”畫出玉米豐收圖-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9/05 16:15:58
來源:新華網

【走向世界的“京字號”種子系列報道】種子“DNA”畫出玉米豐收圖

字體:

京科968甘肅張掖大面積制種田

  玉米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種業市值最高的糧食作物,約佔糧食種植總面積的35%,其産量接近全年糧食總産量的40%,所以它的穩定生産,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與美國等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玉米育種在不同領域呈現出領跑、並跑和跟跑共存的態勢。目前我國玉米育種水平總體上已躍居世界先進行列,玉米種植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90%以上,玉米育種對單産水平的貢獻佔到45%以上。尤其是近年來,新培育了一批高産、優質、宜機收籽粒新品種,在高産玉米、機收玉米、鮮食玉米和青貯玉米品種選育上成效顯著。在前沿基礎研究方面,先後克隆解析了一批玉米産量、抗病、耐旱等多個重要性狀的關鍵基因,在單倍體育種、轉基因、基因編輯、全基因組選擇等領域某些關鍵技術有所突破,提升了我國玉米育種的技術水平。

玉米Maize6H-60K SNP芯片相關信息展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就是北京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趙久然帶領其團隊,利用近三十年的時間建立起中國自己的玉米品種DNA指紋庫。目前,該指紋庫已儲存了10萬多個玉米品種的“分子身份信息”,並開發兼容多作物、多標記、多&&的DNA指紋庫管理系統,實現玉米品種分子身份證大數據信息化管理,相當於在分子水平上給每一個玉米品種建立了“身份證”。過去,每年抽檢種子,田間做試驗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年出結果,如今有了玉米標準DNA指紋庫,用種子、葉片等組織提取DNA,做出其指紋與庫裏的標準指紋比對,一天之內就可以確定品種的身份。這極大地節省了檢測成本,為品種審定、品種權保護、品種真偽司法鑒定、維護農民利益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基於KASP和芯片&&的玉米高通量分子鑒定和指紋構建流程

  北京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所的玉米DNA攻堅,可以追溯到1993年開展的種子同工酶技術,10年間隨着團隊的潛心研究和分子技術的發展,2005年,玉米研究中心初步建立了玉米DNA指紋庫,並逐步確定了適於建庫和真實性鑒定的一套核心SSR引物組合;在SSR分子指紋鑒定研究基礎上,他們不斷與時俱進,研製形成集品種鑒定、品種確權、分子育種等多用途為一體的高密度maize6H-60K芯片;建立了高通量的SNP分子鑒定技術體系。相關技術成果大幅提高了分子檢測的標記密度、鑒定通量,解決了指紋數據共建共享的問題,也為其它農作物分子鑒定技術研發奠定了基礎。該技術在玉米品種區試審定、新品種保護、市場監測、司法鑒定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至今已累計檢測玉米樣品30多萬份,培訓國內外專業人員10000多人次,使玉米成為我國乃至國際上DNA指紋技術應用最成熟、應用案例最多的作物。

  經過玉米種業專家們的不懈努力,北京市全力打造“種業之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種業創新研究成果突出。“京科”“京農科”“京科糯”等系列品種,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所自主創新選育的大田籽粒玉米、鮮食玉米、青貯玉米三大系列200多個玉米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居全國同行之首。

京科968規模化制種

  其中,“京科968”憑藉高産優質、多抗廣適等多方面綜合優勢獲得了202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它的特性是高産、優質、多抗、廣適、易制種,種植面積連續多年超2000萬畝,累計推廣超1.5億畝,增産超100億公斤,成為我國當前春玉米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京科968”同時也是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糧飼通用型玉米品種。在蠟熟期全株收穫可做優質青貯玉米,達到國標一級;制種産量高,畝制種産量可達600公斤以上;除此之外它還有耐瘠薄節肥、耐乾旱節水、抗病蟲解藥等等突出優點。連續多年被農業農村部遴選為全國玉米主導品種。並被譽為“我國近十年來作物育種標誌性成果,可與國外抗衡的品種”。

  在鮮食玉米方面,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鮮食玉米生産國和消費國。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鮮食玉米的味道、色澤、品質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科技創新,培育出更有營養、更好吃的鮮食玉米品種成為了育種專家追求的更高目標。“京科糯2000”自2006年通過國審以來,一直是我國種植範圍最廣、面積最大的鮮食玉米品種,累計已超過1億畝,引領了鮮食糯玉米的育種和産業方向。它不僅在國內“遍地開花”還帶着驕傲走出國門,成為越南等“一帶一路”國家的主栽品種。僅越南每年種植“京科糯2000”超百萬畝,佔越南玉米種植面積60%以上。

農科玉368果穗 

  繼“京科糯2000”之後,“農科玉368”“農科糯336”“京科糯768”“京科甜608”等品種也相繼面世,其中,“農科糯336”是首創的高葉酸甜加糯營養強化新型鮮食玉米;“京科甜608”更是能夠直接生吃的水果型甜玉米品種,讓玉米像水果一樣成為鮮食佳品。這些品種的面世,填補了市場需求的空白,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它們兼具甜玉米“甜、脆、鮮”和糯玉米“糯、綿、香”等優點,很快就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主流選擇,進而持續引領全國鮮食玉米産品提檔升級。其産品更是出口到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韓國大街小巷的烤玉米、歐美多國的超市都能見到“京科糯”的身影,每年出口的“京科糯”加工果穗産品數以億計,提升了中國玉米産品的國際競爭力。

  趙久然&&,北京作為推進種業振興重要區域和中堅力量,應以全球視野聚力打造“種業之都”,加大農業研發投入,繼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以優良種源創新為目標,充分發揮在京科研院所科技和人才優勢,在傳統育種、分子設計育種、種子質量檢測等方面提升應用水平。同時,緊盯國際生物技術前沿,持續推動育種技術升級,在基因編輯、全基因組選擇、人工智能設計育種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加強前沿技術在育種中的應用,實現生物技術應用領域的跨越式發展。同時,繼續加大科技幫扶工作力度,推動科研單位與京郊企業、農戶等有機結合,確保種業成果能夠落地北京,切實讓京郊農民享受到種業科技成果。(韓國娟)

【糾錯】 【責任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