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攻關只為一頭好牛——“太行雲牛”育種記-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2/07 10:46:42
來源:農民日報

50年攻關只為一頭好牛——“太行雲牛”育種記

字體:

  去年,“太行雲牛”選育列入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良種聯合攻關項目。作為山西未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突破性優良品種”之一,“太行雲牛”的育種方向進一步明確為肉牛專門化品種,圍繞現役種公牛維護與應用等5個方面展開了技術攻關。

  “到我這一棒的時候,已經是第四代了,從1973年和順黃牛改良算起,到肉牛新品種雛形‘太行雲牛’,五十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畜牧專家傾注了畢生心血。所以,不僅不能讓牛品種在我的手上丟了,我還得站在前輩的肩膀上把牛品種做強做大。”山西農大和農科院合署辦公後,原山西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與山西農大動物科技學院畜牧學科組建為新的動物科學學院,張元慶作為學院負責人,也是這次牛品種攻關項目的首席專家。

  這意味著,風風雨雨半個世紀,隨著政策資金的傾斜、科技資源的集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太行雲牛”品種培育進程開始提速。假以時日,這一“晉字號”品種將成為中國肉牛品種的新砝碼。

  “冰蛋蛋”“細管管”咋能生出牛

  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位于山西省東陲,太行山中段,新中國成立後,這裏就成為全國商品牛基地縣,據説還是牛郎織女神話故事裏牛郎的故鄉。

  1973年,和順縣成為全國首批黃牛改良試點縣。在當地黃牛基礎上,引入國外優秀種公牛冷凍精液,諸如西門塔爾、利木讚、夏洛萊、海福特、安格斯等,以雜種優勢利用為措施,推廣人工授精技術。

  “徒步進山入林,吃在農家,住在通炕,夜間凍醒是黃改時期的常態。”那時候的太行山區,山大溝深,道路曲折,牛群又多在大山深處,交通不便。二級研究員、67歲的老一代牛專家楊效民説。

  比起這些困難,更困難的是改變養牛農民的觀念。

  “老百姓認為‘冰蛋蛋’(顆粒冷凍精液)‘細管管’(細管冷凍精液)是不會産出牛的,與技術人員‘躲貓貓’,堅持用公牛進行本交。”楊效民説。此外,雜交後的新牛白頭白尾,老百姓覺得是“孝頭、孝尾”,不吉利,導致這項技術的推廣持續了十幾年。

  1979年,全國肉牛繁育協作會在和順召開。1983年,全國部分農區西門塔爾改良本地黃牛繁育技術座談會在和順召開。根據同步進行的雜交組合效果對比試驗,專家們最終確立了和順縣以西門塔爾牛改良為主體的生産模式。

  1985年,和順縣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中國西門塔爾牛育種任務,正式納入國家科技部農業領域重中之重項目實施計劃。由此,中國西門塔爾牛太行山類群選育成為工作主打。

  “那時候,主推技術是級進雜交,按照開放核心群育種路線,批量地生産出級進雜交二代、三代乃至四代牛群。牛群生産性能大幅度提高。育肥牛出欄重達到500千克以上、成年母牛體重多在400-500千克,繁殖産犢率多為三年兩産。”張元慶説。

  而且,和順黃牛改良階段和西門塔爾牛太行類群選育階段這兩個方向也不是很明確,一開始,育種方向是乳用,後來是乳肉兼用,再後來才是肉用。方向變化是根據當時需求而變化的,幾代育種專家都付出了艱辛努力,為時代之需提供了技術支撐。

  “這好牛可不是吹出來的”

  2022年,和順肉牛的價格保持高位運作,一頭品質優良的能繁母牛可賣到2.5萬元以上,六月齡上下的小公牛、小母牛售價均在1萬元-1.2萬元之間。與其他地區相同月齡的肉牛比,和順肉牛每頭較其他地區售價高出3000元左右。

  “這好牛可不是吹出來的,那都是四代科學家們心血堆出來的。”走在和順縣養殖園區,無論是養牛的新型經營主體,還是已經成為技術指導的老養殖戶,都會自豪地説。

  形成生産性能高、遺傳穩定、體型外貌基本一致的新類群、新品係,選育才算成功。2000年起,中國西門塔爾牛太行山類群進入橫交選育階段。

  2002年,作為育種階段性成果,太行類群參加了中國西門塔爾牛的新品種審定。2006年,該育種工作正式列入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種業工程計劃,由原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主持實施,專家們在群內選取優秀公牛個體,分區布點,進行橫交試驗。全面展開了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的選育工作。實施個體選配與群體選配相結合的技術路線,來“固定”太行類群的優良性狀。

  “後來,很多老師都説,以前下鄉一走便是半個月,一年中有7-8個月在基層或是生産一線度過。”張元慶説。

  在各級政府特別是和順縣歷屆縣委、縣政府的支援中,幾代科技工作者前赴後繼不懈努力,和順黃牛品種得到了更新換代,和順縣養牛生産方式也發生蝶變——

  當年300千克左右的山地黃牛,育肥需要三四年,屠宰率僅50%,目前成年牛可以達到500千克以上,出欄可在兩年左右,屠宰率高達55%。

  從庭院養殖到規模化養殖,從自然交配到人工授精,生産效率和效益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50年來,一代又一代養牛專家接續攻堅,久久為功,將科研成果不斷運用在和順養牛實踐中,付出了超常努力,也贏得了社會認可,可以説現在的和順肉牛産業已經走上了高品質發展之路。”晉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順縣委書記許利偉説。

  2011年和順肉牛被國家質檢總局認證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2015年被評定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産品(供港活牛)品質安全示范區。“十三五”脫貧攻堅期間,和順縣向全省肉牛主産區五臺縣、方山縣等太行、呂梁山區輸出了大量的基礎母牛和種公牛,提升了當地牛群品質,為全省牛群改良起到了積極作用。

  扎根太行山,心向牛雲端

  2012年,原山西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與和順縣政府開展所縣共建,在中國西門塔爾牛太行類群基礎上,有計劃係統地選育山西自己的高端肉牛品種。

  十多年來,在“牛羊優良品種高效繁育技術”“農牧交錯帶牛羊牧繁農育關鍵技術整合示范”等項目支援下,經過科技人員的堅持,“太行雲牛”完成了4個世代的繼代繁育和選擇,血統組成為西門塔爾牛87.5%,紅白花荷斯坦牛6.25%,本地黃牛6.25%,血統清晰、生産性能高、遺傳穩定的肉牛新品種初具雛形。

  “這一品種具有抗病力強、耐嚴寒、飼料轉化率高、屠宰率高、肉質細嫩鮮美等特點,不僅是生産中高端牛肉的理想品種,也是目前山西省發展現代牛業,實現規模化生産最具優勢和競爭力的品種。”張元慶介紹。

  “工作一直在做,‘太行雲牛’的叫法直到2016年4月才確定,縣畜牧中心還成立了專班對接品種審定工作。品種名稱有三層含義,一是和順縣城有個雲龍山,是和順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二是改良後的肉牛身上、蹄子上有西門塔爾的典型標誌,像雲朵一樣,三是我們搞的育種是高達雲端的技術,所以和農科院的王曦博士想了個這名字。”和順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建宏説。

  據介紹,和順縣已組建核心育種場6個,建檔核心群母牛800余頭,並聯合山西省畜牧遺傳育種中心進行10頭現役公牛的維護和凍精生産,在和順縣初建擴繁群1500余頭。追溯和建設了歷代育種群的體尺和生産性能、係譜檔案,採用770K晶片對部分公牛進行了遺傳評估。

  “從2022年起,‘太行雲牛’現代育種體係建設邁入衝刺階段,到2025年,我們將完成新品種的審定申請和推廣體係建設。”張元慶説。

  據介紹,在良種攻關階段,“太行雲牛”將完成核心群的動態調整和選育、係譜資料整理與育種參數計算、後備種公牛選育及現役種公牛維護與應用、遺傳評估及分子育種技術研發,繁殖性狀相關遺傳標記檢測等工作。

  “屆時,將以和順縣為核心區,輻射全省來完成新品種推廣與示范,並面向全國各地輸送凍精,擴大‘太行雲牛’在國內的佔有量。”張元慶説。

  這意味著,山西將徹底告別無專門化肉牛品種的空白,為推動山西肉牛産業上下遊産業協同發展,逐漸形成培育、屠宰、加工、銷售産業鏈,帶動養殖戶增收致富提供種業的力量。(吳晉斌)

【糾錯】 【責任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