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電共舞”三十八載 德力西胡成中的堅守與進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9/21 10:45:01
來源:新華網

“與電共舞”三十八載 德力西胡成中的堅守與進擊

字體:

  安徽蕪湖。德力西電氣總部。一面寬大的專利墻映入眼簾,墻上密集排列着各式各樣的專利證書:熱機電器、膠流器、熔斷器、小型斷路器、空氣開關、框架斷路器……以智能電氣製造為代表的創新鏈,從這裡不斷延伸,連接建築、工程機械、通訊、交運、精密製造、新能源、環保等産業。

  每個專利下面,加粗的是每位發明者的名字。

  德力西電氣是德力西集團與施耐德電氣的合資公司,作為一家製造型企業、一家技術型企業,從2007年成立至今,已累計獲得國家級專利和軟著超過1300多項。

  德力西如何起步,如何面對挫折,又是如何一路披荊斬棘成為行業變革的先行者,躋身國際競爭前沿?新華網攜手貴州摘要酒共同打造的新聞紀實專題節目《時代摘要》,近日對德力西電氣董事長胡成中進行了專訪。

  變中尋機 研中求進

  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開拓者的憂患意識往往高於常人。電器是高度市場化的産品,中國低壓電氣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對此,胡成中抱以敏銳的市場嗅覺和警覺性。

  他坦言,幾十年嚴酷的市場洗牌中,看著身邊很多同行倒下,技術迭代飛快,企業不進則退,生命力來自不竭的探索和研發。

  從1984年雁蕩山麓的小鎮8個人的手工作坊,到如今員工2萬餘人,連續21年登上中國企業500強;在國內五地設立研發中心、三個國家級實驗室、五大生産基地,旗下6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先後3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成功助力“神舟”、“嫦娥”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重大工程……一路走來,技術創新是德力西集團發展的不竭之源。

  近年來,德力西集團專利數量每年都以12%左右的速度增長,70%以上産品擁有自主知識産權。“自主研發是我們的看家本領。”胡成中説。

  “德力西一年的研發投入大概佔銷售額3%-5%。施耐德的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保持在很高水平。”

  “當初為什麼叫德力西?”“德,德國電氣強;西,西門子的西;力,力爭超過西門子。”胡成中笑言。

  “夢想實現了嗎?”“我們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西門子。”

  柳市發軔 以質取勝

  胡成中出生在浙南小鎮溫州柳市的一個裁縫世家。在許多人眼中,他是個腦子靈光、有理想、倔強、堅強的實幹主義者,懷着改變命運、致富親友的夢想,1977年萌發了創業想法。他不顧父母反對,放下手中的裁縫剪刀,踏上了“跑供銷”的艱辛旅程。臨別之時,胡成中的姐姐瞞着父母偷偷塞給他200塊錢……

  改革開放之初,數以萬計的柳市人背着一袋又一袋電氣配件,擠長途車、睡地板、吃乾糧,走南闖北赴全國各地的廠礦用電企業推銷低壓電氣産品。當時,人們用千山萬水、千辛萬苦、千方百計、千絲萬縷的“四千萬”精神來形容當地人闖蕩市場的情形。

  一個14歲的孩子投身商海,為博取信任,並不近視的胡成中故意戴上眼鏡,還留起小鬍子假裝成熟。有人問他年齡,他説二十幾歲。

  第一次,胡成中接了400元接線鼻業務。銅做的接線鼻黃澄澄的,他用紅絲線一捆捆紮起來,像西洋參擺在盒子裏一樣。之後接的業務,給人發的貨,他寧可少賺錢,都要挑最好的産品。

  苦心人,天不負。胡成中的第一桶金來自供銷大軍時代的風餐露宿、摸爬滾打、精益求精。後來,初創期以質量在競爭中取得先機的德力西,將“質量立企”視為企業的發展基因。

  創業之初,胡成中遇到最大的坎是技術,畢竟不是搞電氣出身,請不到工程師,肯定做不成。他曾三赴上海,請上海人民電氣廠的退休工程師王中江出山相助。胡成中睡在他家地上,還給王中江幹各种家務活。最終,王中江被感動了。他説:“那好吧,我去看看。”

  這是胡成中請到的第一位技術人員。在這之後,王中江又帶來了一批退休的老師傅。胡成中頓時心裏有了底。

  人才有了,還差檢測實驗室。要想建一個合乎國家標準配置的實驗室需要30萬元。“整個柳市鎮1984年全年銷售額也就600萬元上下,30萬元是天文數字。”胡成中説。

  “各種風險巨大,萬一辦失敗了,我可就破産了……”胡成中坦言。

  “既然上了電氣這條道,我就得闖出點名堂。幹就完了!”胡成中放下所有顧慮,借錢購置了上海最先進的設備。有了這個實驗室,從此,産品走上了合規、合標之路……

  真金不怕火煉,品質檢測是實打實的考驗。1986年,樂清縣求精開關廠在溫州率先拿到了工業品生産許可證。“求精”開關廠就是德力西的前身。

 科創興業 技術出海

  一路走來,雖凶險卻不失從容,從創立之初的開關廠,逐步向軍工、交運、環保等産業拓展,現在的德力西已逐步發展成為以電氣為主業、多元化經營的跨國企業。

  2003年無疑是德力西的一個高光時刻。那一年,德力西參與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工程,這也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第一次使用國內民營企業電氣産品。

  “得益於國家對民營企業不動搖的支持,企業發展形勢越來越好。”胡成中説。

  自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工程起,德力西先後參與秦山核電站、青藏鐵路、京滬高鐵、南水北調等國家級重大工程,並參與“一帶一路”重大項目的建設。

  這些實實在在的項目,在胡成中看來是檢驗民營企業産品質量的試金石。在一次次重大考驗中,德力西用實戰夯實自身口碑,並通過自主創新主動提升技術能力,進一步樹牢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

  目前,德力西電氣在海外的市場份額佔10%左右。胡成中説,做有溫度的國際化低壓電氣領軍企業是德力西電氣的願景。

  德力西集團是中國500強企業。施耐德電氣是世界500強企業。雙方優勢互補,股份五五開,合作15年一直很愉快。“施耐德是全球電氣巨頭,技術優勢和全球網絡優勢明顯。德力西對接施耐德的海外網絡和渠道、團隊,在當地建起了物流配送服務體系,已遍佈東歐、東南亞,中東、非洲和南美洲的60多個國家。”胡成中介紹。

  “這幾年勢頭特別好,隨着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企業不斷‘走出去’,中國製造和中國品牌在許多海外國家受到的認可度和信任度在逐步升高。”胡成中信心滿滿。

  堅守專長 恪守“度”

  在胡成中身上,有一種毫無矯飾、甚至有些固執的製造業精神。“要把主業做到專精特新,不要看別人賺錢容易就去跟風,更不要盲目貪大,刻意去加杠桿做大規模。”胡成中説。

  在他看來,企業的發展並不是越大越好,很多國外企業規模不大卻能做到百年老店,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中生存下來。也有不少“網紅”企業,成立兩三年、甚至一年半載便被市場淘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選好自己的賽道和定位。

  抵制住誘惑尤為關鍵。胡成中坦言,並非沒有對“房地産、互聯網”動過心。“但我有自知之明,人家能成功,我未必行。”

  “同心多元化”是德力西未來的發展之路。胡成中&&,電氣主業始終是德力西不可動搖的戰略基石。以製造業為主,産業有協同,在新能源、生態環保等方面進行布局。

  在他看來,企業要努力將自身優勢與國家發展方向相結合。“雙碳”目標的提出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電氣化水平提升,電氣發展將大有可為。(寇萊昂)

【糾錯】 【責任編輯:胡可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