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農機”助力農業提質增效-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6/27 09:29:01
來源:人民日報

以“微農機”助力農業提質增效

字體:

  湖南省雙峰縣聚焦丘陵山區小農機,培育“專精特新”小微農機企業80多家,産品銷售額連年穩定增長;重慶市永川區推進小改大、彎改直,對土地進行宜機化改造,讓機械化為復合種植添動力。近年來,不少地方因地制宜、揚長補短,挖掘農業機械化的潛力和空間,推廣應用各類“微農機”,助力農田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準,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具有重要作用。數據顯示,我國丘陵山區耕地面積達6億多畝,佔耕地總面積的三成左右,是我國糧油糖作物及薯類、果桑茶麻、蔬菜、青飼料等特色經濟作物的重要生産基地。推動丘陵山區等區域的機械化發展,事關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也影響著農民的錢袋子。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梳理短板弱項,加強農機裝備工程化協同攻關,加快大馬力機械、丘陵山區和設施園藝小型機械、高端智能機械研發制造並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予以長期穩定支援。應當看到,當前,受地形條件、種植制度等因素影響,丘陵山區仍然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薄弱區域。小型小眾機械有效供給不足,機具適應性、可靠性有待提高,“無機可用”“無好機用”問題依然存在。瞄準薄弱區域、薄弱環節,加快補齊丘陵山區等農業機械化短板,對于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差異大、農業門類多,補短板必須下細功夫。不妨分區域、分産業、分品種、分環節加以推進,形成各類農機産品需求清單和科研導向目錄,促進通用動力機械裝備及高效專用農機研發,將更多生産急需、適配性強的産品和成套設施裝備納入補貼范圍,加大補貼力度。同時,強化需求引領、協同合作,促進産學研推用緊密結合,以“揭榜挂帥”等方式推動山地玉米收割機、花椒採摘機等特色農機裝備研發,抓好試驗示范和推廣,努力實現農業“機械換人”,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讓農機在田間大展身手,離不開完善的配套設施。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不僅要求“以機適地”,還應注重“改地適機”。一方面,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綠色農田建設、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加大對丘陵山區機耕路、田間道路的建設力度,推動農作物和果園茶園種植標準化,改善農機通行和作業條件,拓展先進適用農機裝備應用場景。另一方面,還可推動農田農藝品種與農機相適應、相匹配,積極改進品種、農作制度、栽培及養殖模式,制定糧油、畜禽水産、果蔬茶菌等關鍵環節機械化標準,實現農機裝備與良種、良制、良法有機耦合。

  提升農業機械化水準,關鍵是讓更多農民受益。我國“每人平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的基本農情,決定了各地不可能都搞大規模農業、大機械作業。應當立足實際,通過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實現小規模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今年夏收期間,針對“小散偏”地塊機械化收獲難題,有的地方創新推出生産托管服務,精細化調度機具對接需求,確保顆粒歸倉。依托農機服務組織,通過跨區作業、訂單作業、農業生産托管等多種形式,提供高效便捷的農機服務,有利于辦好一家一戶辦不了、辦起來不劃算的事,為群眾實實在在解難題、增效益。

  農機一小步,農業一大步。因地制宜,多措並舉,扎實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促進高效特色産業發展壯大,就能不斷拓展農業增收渠道和空間,讓鄉親們的日子更加美好。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