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欣:“以茶可行道” 全球視角推動茶産業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4/30 09:10:00
來源:新華網

董曉欣:“以茶可行道” 全球視角推動茶産業發展

字體:

在“國際茶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中國茶美學與茶科技發展中心主任、一帶一路文化點亮世界組委會秘書長董曉欣接受新華網“茶之道”專題訪談,暢談中國茶産業發展之道。

中國茶文化的時代表達

“茶,作為承載著中華民族精神內涵和文明特質的載體,是中國與世界進一步增進友誼、加強交流的重要橋梁。”董曉欣表示,中國是茶的故鄉,據相關資料記載,中國飲茶始于神農時期。直到現在,中國還有客來敬茶、以茶會友的傳統禮數,將“以茶可行道”“以茶可推心”“以茶可雅志”“以茶可怡情”等美好寓意傳遞于自己和他人之間。

據統計,全世界100對個國家和地區有飲茶、品茶的習慣,各國茶文化也各不相同,各有千秋,而中國茶文化反映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禮儀,綻放中國氣度和中國風格的茶之美。

作為中國茶美學與茶科技發展中心主任和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中心主任,董曉欣多年來致力于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轉播工作,今年探索用中國新時代的茶文化來講述中國故事,聯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相關機構編撰出版《茶文化漢語教材》及其音像電子資料,供世界茶文化愛好者分享。

中國茶科技的時代密碼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宗懋表示,要發揮茶科技作用,通過科技攻關或專項開發賦能中國茶、時代茶,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教授在《茶産業科技創新與“十四五”展望》一文中,特別提出“科技創新提高茶産業競爭力”“科技創新是新時代茶産業發展的密碼”。

2021年3月,復旦大學教授提出“喝茶能激發人體經絡”的觀點,《茶葉激發的人體紅外影像顯現經絡係統》這篇論文發表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的《定量生物學》學術期刊上。2021年7月,福建農林大學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及科學家合作,破解了鐵觀音基因組以及茶樹深化史,論文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遺傳學》。

“隨著學術界研究的不數深入,眾多技術成果運用于生産實踐中。”董曉欣表示,從夏秋茶的高值化利用、白茶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的産業化應用,到綠茶自動化加工與數字化品控關鍵技術的運用,從茶膏、白茶種子飛向“太空”,到鐵觀音一號衛星的啟動,今天的中國茶比以往有了更多的科技屬性和創新特質。

她介紹,中國茶美學與茶科技發展中心隸屬于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開展中國茶産業“産、學、研”一體化的專屬機構,通過整合中國人民大學、相關科研院所及茶葉産業鏈等優質資源,開展中國茶産業政策咨詢、茶産業數據中心建設、區域茶文化戰略策劃、茶産業園區管理、茶産業高級人才培養、茶文旅與茶科技融合路徑及振興鄉村建設等業務。中國茶美學與茶科技發展中心計劃于2022年開展三項茶科技項目,一是521國際茶日數字科技博覽會(永不落幕的茶數字科技博覽會);二是建立3家茶科技博士工作站;三是推動中國茶文化數字傳播與生態茶園的建設。

中國茶産業的時代機遇

一片片神奇的葉子,造就了一個産業,富裕了一方百姓。我國是世界第一産茶大國,茶園面積佔世界60%,毛茶産量佔世界50%,茶葉消費量佔世界40%多,茶葉出口額居世界第一。而鄉村振興戰略成為茶産業發展的重大機遇,茶科技和茶文化的加持驅動中國茶産業的新時代發展宏圖。

在“鄉村振興”的國家政策指引下,一處處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一棵棵茶樹也鋪就了美麗鄉村之路。董曉欣表示,中國茶美學與茶科技發展中心將以鄉村振興為本,構建“2+8”茶産業服務體係。

董曉欣介紹,“2”指設立茶産業科學“碳”目標和搭建國際茶産業數字貿易平臺兩個發展主軸;“8”指人才培訓、評價標準、項目規劃、培育品牌、非遺匠人、産品溯源、國潮飲品、茶美學空間八個支撐點位。

中國茶名片的時代格局

“茶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是中國的符號和名片,也是中國的農耕文明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董曉欣認為,“國際茶日”是我國推動設立的農業領域國際性節日,彰顯了世界各國對中國茶文化的認可。

“中國茶葉分為紅茶、綠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六大茶類,每一茶類中還包含很多不同的茶葉品種。因此,擦亮新時代的茶名片,塑造新時代的茶品牌,就能使其成為具有優勢的地域性茶産品,進而匯整合茶産業集群。”董曉欣説。

據悉,本次活動由中國茶美學與茶科技發展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同仁聯合會主辦,以茶為媒,茶香四海,弘揚茶文化,在全球視角的新時代格局中,共同推動茶産業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