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促進産業發展   2021第一屆功能食品與營養健康高峰論壇在無錫召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1 10/19 16:25:28
來源:新華網

以科學促進産業發展   2021第一屆功能食品與營養健康高峰論壇在無錫召開

字體:

10月15-18日,由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主辦的2021中國特殊食品大會在江蘇省無錫市舉辦。作為本屆特殊食品大會期間舉辦的重點活動之一,2021第一屆功能食品與營養健康高峰論壇于10月17日召開。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司長周石平説,近幾年,特殊食品安全的形勢持續平穩向好,産業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企業是産業發展的主要推動者,同時也離不開高校科研機構技術機構的大力支援與參與。希望有更多的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積極參與到特殊食品産業中來,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引領,促進科學研究、産業發展和政府監管的三位一體的協同發展。

江南大學黨委書記朱慶葆集中開展功能食品與營養健康研討,不但是深化大健康産業建設的重要舉措,更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提升健康水準的基礎保障。江南大學將充分發揮在食品科學領域的經驗與優勢,瞄準行業發展、學科交叉、産業融合等關鍵問題,打造共創、共建、共贏的研學生態。

無錫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高亞光介紹稱,無錫是全國保健食品和特殊食品的先發地,資源優勢得天獨厚、産業基礎全國領先。集聚了一批頭部企業,及高成長型企業,腸內營養制劑生産規模約佔全國市場份額的90%,該市保健食品生産企業數量位居江蘇省第二。

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在發言中指出,與西式的保健産品相比,中國的保健食品行業在發展中,可以從傳統的中醫診療方面得到借鑒。不僅可以改善健康狀況,更有助于保健食品走入更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的發言圍繞未來食品展開,在他看來,未來食品發展是要在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解決好食品的供應、營養健康和安全問題。未來食品的發展趨勢一定要滿足風味與健康的雙重追求。通過不斷的技術和生産方式的創新,讓食品富含更多有益物質,更好地調節人群機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圍繞“我國特殊食品産業的創新與發展”主題作分享。她指出,海洋生物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可以成為特殊食品資源的寶庫。同時,中國特殊食品産業的多元融合與創新發展離不開品種功能豐富化、品類多元化、消費群體多元化、滿足個性化需求。依靠産學研深度結合,促進特殊食品高品質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堅指出,生活方式不斷變化,比如高強度長時間的腦力勞動,前所未有的心理和精神的壓力,壽命顯著延長對老年生活品質的影響等都對特殊食品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從其自身研究來看,生物技術對食品研發與創新正在産生積極影響,需要加強多方面研究,實現食品領域的科技自立自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對近年來有關部門在居民營養健康方面的相關計劃進行了介紹和解讀,並就目前國民營養存在的誤區和問題進行説明。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所長陳雁圍繞慢病防控進行了案例解析,同時介紹了輕斷食的機制和脂肪肝等代謝疾病的關係。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表示,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國居民膳食品質得到不斷的提升,隨之而來的是慢性病的發病正成為危害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營養是預防疾病的物質基礎,可以通過合理的營養幹預應對慢性病的挑戰。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羅雲波表示,相對于不斷提升的特殊食品需求市場,産業端的創新與供給仍處于不足階段。新原料、中藥類原料在特殊食品中的應用還有待破局,對應的監管也有待完善和改進。

作為臨床醫生,東部戰區總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李維勤長期關注重症患者的營養治療工作。他在演講中詳細介紹了針對不同病患特徵在臨床中進行營養幹預與治療的案例,並強調腸內營養制劑技術的發展非常重要。

對于特殊食品原材料的選擇,南昌大學教授謝明勇從“藥食同源”的角度介紹進行了介紹。他認為,需要將“藥食同源”的發展提升到食品産業的戰略高度,以將傳統中醫理論和現代營養學相結合,將傳統食療配方與現代工藝相結合,生産出以普通食品形態為載體的,可以有效預防和降低慢病患病風險或者調節亞健康狀態相關營養健康食品。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教授石漢平強調,營養不良是包括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涉及多器官多係統功能不全的綜合病症。營養治療不應是輔助治療方式,而是一線治療方式。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趙謀明介紹了功能性肽制備關鍵技術與産業化應用情況,從其介紹案例來看,對發掘新型解酒活性肽産品提供了策略引導,同時對緩解酒類引起的健康損傷有著一定的理論及應用價值。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張名位表示,目前特醫食品可分為兩大類型,從國際市場來看,乳劑産品佔主要份額,粉劑産品次之。但在國內市場,仍主要以粉劑産品為主,乳劑産品仍顯不足。相較而言,乳劑産品對生産工藝、安全把控要求更嚴,需要有對應的技術支撐和研發實力。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姜毓君在報告中,對多糖改善腸道菌群的機制、提高抗原因子含量、肥胖嬰幼兒免疫失衡,重塑腸道菌群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介紹。

大連工業大學教授譚明乾表示,個性化精準營養是未來食品産業在制造與科研方面的重要方向之一。生物標誌物靶向食品及驗證效果是未來急需加強研究的領域,需要産學研各方聯合公關,共同努力。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劉學波在發言中,從全生命周期的營養健康的角度分享了其對生命早期和老齡階段,如何通過膳食因子和模式調節來調節神經系統和認知功能。另外,他還分享了通過膳食纖維改善肥胖母代影響子代認知的相關成果與案例。

【糾錯】 【責任編輯: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