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10/12 09:34:44
來源:廣州日報

智能養殖 讓大閘蟹升級

字體:

近日,各地大閘蟹火熱上市,大閘蟹消費漸入高峰期。記者採訪獲悉,今年大閘蟹比去年産量增長,有部分養殖戶的大閘蟹産量甚至同比增長20%,與全民大閘蟹消費熱情形成了很好的呼應。在強勁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大閘蟹也迎來産業升級,數字化管理深入養殖端,智能養殖讓大閘蟹數量和品質更上一層樓,吃貨們有口福了!

  市場

  多元産區大閘蟹受關注

  “去年試了固城湖的大閘蟹,品質很不錯,今年打算再入手。”熱愛美食的廣州市民羅莉莉告訴記者,他們家對大閘蟹情有獨鐘,也願意嘗試來自不同産區的大閘蟹。記者留意到,這幾年,不獨陽澄湖,其他片區的大閘蟹也受到消費者關注,漸漸進入食客的視線范圍。

  據某蝦蟹基地開發工作人員董丁健介紹,目前全國大閘蟹養殖面積有約1000萬畝,其中長三角地區的養殖面積就達到了500多萬畝,除了陽澄湖外,還有太湖、長蕩湖、固城湖、洪澤湖、寶應湖等優質産區。記者見到,像盒馬、每日優鮮等平臺就上架了生鮮的陽澄湖大閘蟹和清水大閘蟹,據盒馬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生鮮買手也在積極發掘區域好蟹,比如南京的固城湖大閘蟹、武漢的梁子湖大閘蟹,長沙的大通湖大閘蟹,“都有不錯的品質,價格也很有吸引力。”記者從各大平臺上看到,近期大閘蟹母蟹重量在2兩左右,價格在15元左右,公蟹約3兩,價格在23元左右。

  從目前來看,大閘蟹今年行情走勢趨好。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新聞辦主任姚水生告訴記者,今年陽澄湖大閘蟹長勢良好,總産量預計能達到10940噸左右,比去年增加600多噸。截至目前,叮咚買菜APP上的長蕩湖大閘蟹和清水大閘蟹的銷量之和,較去年已同比增長137%。

  成隆行廣州負責人楊富瑯告訴記者,接下來隨著大閘蟹越來越成熟,進入最佳賞味期,真正的銷售旺季才到來。陽澄湖養殖戶盛文傑説,今年的大閘蟹較晚熟,預計在10月下旬達到最肥美。

  産量增長20%背後原因:數字化管理是“秘密武器”

  “今年,我們的大閘蟹産量同比提升了15%~20%。”蘇州澄滿堂水産有限公司副總裁田琴給出更為具體的數據,他們在陽澄湖中心區有300畝養殖基地,在周邊有5000畝。

  拉升大閘蟹産量攀升背後的力量是什麼?記者採訪獲悉,數字化管理是“秘密武器”。田琴説,去年年末他們啟用智慧管理平臺,可以做到實時查看水質分析,實時監測供氧情況以及時調整養殖環境。

  “自從採用了生態化、科技化、標準化的養殖模式,陽澄湖大閘蟹的品質、規格比往年更高。”姚水生進一步補充説,大閘蟹養殖的智慧管理平臺是利用5G網絡、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對湖區圍網和高標準池塘設立監測點,利用無人機定期巡視。新技術的應用,把陽澄湖大閘蟹養殖過程中所有的品質安全相關的資訊和數據,都融入這個智慧管理平臺,同時也將相關資訊傳輸到消費者手中的蟹扣和二維碼標簽上。“目前,當地已經建設了17家示范點,通過在試點養殖企業安裝智能攝像頭,建立病害專家會診服務係統、水質線上監測係統、合格證及品質追溯係統、養殖尾水監測等係統,發揮這些係統的作用,可以讓養殖戶一改從過去的憑經驗養殖,轉變成今天的標準化智能養殖,最大限度地降低養殖風險,提升養殖收益,進而保證陽澄湖大閘蟹的品質。”這也給其他地區的大閘蟹養殖提供了寶貴經驗。

  前端的大閘蟹單量穩健增長,可以拉動後端冷鏈物流和供應鏈成長,打通用戶運營、品控和供應鏈能力的一體化,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同時,倒逼上游提質提量生産大閘蟹,而數字化管理讓大閘蟹産業更具有效率和效益。

  終端

  勇往直前上餐桌

  大閘蟹要闖3關

  養殖戶好不容易養出來的好蟹,如果沒有物流與新零售的助力,也無法觸及全國各地的餐桌。近年來,大閘蟹成為生鮮電商決戰實力之地之一,鮮活水産位于生鮮供應鏈的頂端,在運輸中要同時保證運輸速度和新鮮度,有業內人士認為,大閘蟹的供應鏈體現了零售能力的最高水準。生鮮易損、供應集中的特點決定了只有規模化的銷售、強可控的供應鏈以及品控體係,才能解決一係列難題。

  據叮咚買菜方面介紹,當裝載大閘蟹的水産貨車抵達水産大倉後,大閘蟹首先要接受其品控團隊對其外觀完整度和活性等方面進行觀察和監測;第一道關卡之後,就要接受水産檢測實驗室進行的藥物和重金屬殘留快檢,當所有硬性指標檢測合格後,品控團隊會通過白水蒸煮,對大閘蟹進行試吃,檢驗口感和肉質。近日,品控團隊每天要試吃100余只大閘蟹,確保其黃鮮、肉嫩,味道可口。除了在大倉的多重考驗,在後續的分揀、運輸、前置倉環節,水産品控團隊還會陸續對大閘蟹運輸和儲存的環境,進行各個維度的把控。

【糾錯】 【責任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