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8/19 10:36:52
來源:新華網

《知食中國》第十七站曲阜:尋味聖城 寓禮于食

字體: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記》中提到:“夫禮之初,始諸飲食。”中國禮儀,源于一張小小的飯桌。這一次《知食中國》來到孔子故裏曲阜,吃地道美食,習傳統食禮。

食飲由禮,養生之道

《論語》中有40處出現“食”字,可見孔子對飲食文化的重視,而其核心就是飲食要合“禮”。食居慎節,知足不貪,食勿過飽,不亂飲食,是孔子飲食養生的“金科玉律”。以一碗香濃可口的羊肉泡粥開啟曲阜的早晨,探尋看似簡單的外表下蘊含的養生之道。

羊肉泡粥是曲阜市井的經典早點,用的粥為魯西南地區最傳統的糊粥。用小米、黃豆磨粉熬制,入口米香豆香極富層次。店家用快刀橫著羊肉的肌理將其切成薄片,隨著肌肉纖維的橫斷,羊肉片也變得入口即化。羊肉和糊粥相得益彰,粥的熱度激發羊肉的鮮香,肉的香氣增加了粥的馥鬱。大豆富含優質蛋白、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小米富含氨基酸及各種礦物質;羊肉不僅蛋白質含量高,而且脂肪含量低,三者堪稱珠聯璧合。

“禮”的核心是自律,是為所當為,而飲食也一樣,食所當食。來到曲阜,除了感受到孔廟、孔府的宏大與悠久之外,最重要的是親身感受到了傳統食禮文化的底蘊。走在覆著青苔的路上,紅墻掩映的,是歷經歲月不變的禮之美。

家語食禮,教之于幼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學校,而餐桌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自然擔負起對孩子餐桌行為規范的示范教育責任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禮記正義·內則第十二》,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當孩子能夠獨立用手進食時,中國人的進食行為規范與餐桌禮節教育就開始了。

進食的規矩、規范、知識、道理、意義等,構成“餐桌是人的畢生舞臺”的要義。在地道的曲阜家常菜中,感受真實的家庭餐桌禮儀教育。

食禮早教不僅是教會孩子如何吃飯,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禮之人。禮儀之邦育有禮之人,少年有禮未來可期。

孔府膳藝,食禮悠悠

中華餐桌禮俗是“禮儀之邦”的重要標識,更是鄒魯遺風在孔孟故裏最富有人文關懷的遺存。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不意味著食禮的淡化與弱化。

孔府菜,由孔子後人創制,遵循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文化,以禮之規格定宴,每一道菜都有特屬于它的歷史故事。2011年孔府菜烹飪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孔府菜精于以湯調味。用曲阜九仙山老母雞、微山湖麻鴨和泰山黑豬肘子,經三次吊湯即成“孔府三套湯”。“麒麟禦書”選用淡水鯛魚炸制,形似麒麟。“孔門壇子肉”選用上等泰山黑豬五花肉切成齊整的方塊,以曲阜當地的孔府家酒、花雕酒和冰糖、蟲草花、幹雪菜以及秘制香料,經4小時的慢火煲制而成。此菜刀工講究,成菜方方正正,口味鮮美而不肥膩,還帶著絲絲的酒香。“金鉤銀條”採用鮮綠豆芽與湖蝦米,清素悅目,脆嫩爽口,是孔府宴中的傳統名菜。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論語》在漫長歷史長河中成為中國人須臾不可離的精神食糧,而孔子食禮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這一趟旅程,以“食”尋“禮”,受益匪淺。無論是中國食學者倡導的拒絕食用野生動物的“泰山宣言”,還是目前正在推行的文明進餐、光碟行動等,都是對中華傳統食禮的傳承。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好好吃飯,發揚優秀的“食禮”文化。(胡可璐)

【糾錯】 【責任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