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8日電(韓永先,實習生唐赫繁)近期,全國多地持續高溫天氣催熱“避暑消費”市場,製冷家電、防曬用品、清涼飲品等需求集中釋放,成為拉動消費的新增長點。據中信建投研報顯示,2025年5-6月中國氣溫與空調銷量增速曲線高度擬合,高溫天氣提前半個月觸發消費者“預判式購買”。這一現象背後,既有氣候因素的直接推動,也折射出政策引導、技術創新與全球産業格局變化的深層邏輯。
從消費端看,高溫天氣催生了多元化的避暑需求。據美團、京東零售等多&&數據顯示,6月以來,“泳衣”、“兒童水上玩具”等玩水相關商品搜索量環比增長78.8%,訂單量同步攀升超77%。京東618數據顯示,AI節能空調、新風空調等趨勢品類訂單量同比增長超5倍,中央空調多聯機銷售額增速超220%。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多部門聯合推進的“以舊換新”政策持續落地,明確對居民淘汰使用年限較長的舊家電,並購買2級及以上能效的空調、冰箱等産品,給予最高2000元補貼。據商務部監測,政策實施首月,全國家電以舊換新訂單量突破300萬單,其中空調換新佔比超四成。這一政策通過“補貼讓利 + 需求引導”的組合拳,進一步釋放了消費潛力。
企業端的快速響應成為市場活躍的關鍵支撐。海爾、美的等頭部家電企業依託本土化産能優勢,加速推出耐高溫、內置穩壓功能的空調機型,精準匹配消費者需求。例如,海爾凈省電系列創新應用AI節能技術,通過智能算法動態調節功率,實現節能效果的同時緩解用戶夏季用電焦慮。
據蘇寧易購數據顯示,6月下旬至今,該系列在全國新一級能效空調銷售中同比增長82%,其中哈爾濱、成都、青島地區同比增幅分別達到959%、195%、181%。美的則推出一站式全屋能源解決方案,融合熱回收技術與能源管理系統,實現家庭能源的智能分配與高效利用。據中國工業網報道,其自主研發的熱回收技術可將空調運行中産生的廢熱轉化為生活熱水,綜合能效比提升30%以上。這些技術創新與市場響應的精準結合,快速激活了國內避暑消費市場,為內需持續釋放提供了堅實産業支撐。
值得關注的是,高溫氣候也為家電産業開闢了海外市場,帶來中國空調産業升級的全球機遇。歐洲市場長期受高能耗成本制約,空調普及率較低,但在極端天氣下需求快速攀升,形成顯著缺口。中國企業抓住機會,憑藉長期技術積累,在能效標準、綠色製冷等領域形成競爭力。
例如,海爾空調通過本地化解決方案登頂意大利專業渠道份額榜首,並在西班牙建立研發中心優化製冷效率。BSRIA報告顯示,海爾直流變頻空調在歐洲平均市佔率達67%,意大利市場更以75%的份額領跑。格力搭載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型在歐銷量持續增長,官網信息顯示,其自主研發的AI動態節能科技通過實時學習用戶習慣和環境數據,實現最低能耗運行,目前已進入歐洲48個國家,部分機型在德國、法國市場售罄。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1-5月中國對歐盟和英國家電出口額達114.2億美元,同比增長11.6%。這一系列突破不僅體現了中國空調企業在全球産業鏈中的技術話語權提升,更標誌着我國從“産品出口”向“技術輸出”的轉型深化。
“避暑消費”市場的強勁增長,成為國內外需求持續擴張的直觀體現。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秘書長王雷分析指出,國內“以舊換新”政策有效激活了龐大的存量市場,同時,企業憑藉高效能、智能化的産品創新,精準匹配並撬動了全球新興的避暑消費需求。這種“政策引導+企業創新”的雙重驅動,正推動中國製冷産業在滿足國內外同步擴容的市場中實現升級與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