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私募機構對A股市場的調研熱情持續攀升。據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私募排排網”)最新統計數據,3月份,共有923傢俬募機構調研了209家A股上市公司,覆蓋26個申萬一級行業,調研總次數達3513次,較1月份的1694次增長107.38%,環比2月份的3193次增長10.02%。
私募機構調研熱潮背後存在多重驅動因素。深圳市融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FOF基金經理李春瑜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首先,A股市場持續回暖顯著提振了機構投資者的信心;其次,以人工智能、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成長主線持續獲得市場關注;再次,3月份A股市場呈現出明顯的板塊分化,促使私募機構通過高頻次、廣覆蓋的調研捕捉結構性機會;最後,隨着中國經濟復蘇態勢確立和外資機構參與度提升,私募機構希望通過深度調研挖掘優質投資標的。”
在上述參與調研的923傢俬募機構中,管理規模在50億元至100億元區間的廣東正圓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合計96次調研居首,其重點調研的7家上市公司3月份股價漲幅均超20%。此外,管理規模超100億元的私募機構有36家,其中,上海盤京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44次)、淡水泉(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33次)和上海高毅資産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31次)這3家百億元級私募機構調研頻次位列前十。
從行業分佈來看,3月份,機械設備、電子和醫藥生物等行業成為私募機構調研的重點領域。其中,機械設備行業的上市公司被調研次數居前,29家相關公司合計獲259次調研;電子行業緊隨其後,28家相關公司合計獲258次調研;29家醫藥生物相關公司以合計243次調研位列第三。
整體來看,私募機構的調研活動呈現出明顯的行業偏好。北京止於至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何理對《證券日報》記者&&:“當前,我們已邁入人工智能時代,科技領域正成為私募機構重點布局方向。此外,經過長期調整的醫藥生物板塊,特別是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中國創新藥企業,正在顯現投資價值。”
上海暢力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寶曉輝從多維度分析了醫藥板塊的投資邏輯:“估值層面,當前醫藥板塊處於歷史估值低位,機構配置比例明顯低於歷史均值,具備較高安全邊際和增長空間。政策層面,監管部門鼓勵國有企業在生物醫藥等領域開展並購重組,藥品集採政策持續優化,創新藥械多元支付機制不斷完善,為行業發展提供政策紅利。業績層面,行業呈現溫和復蘇態勢,多家上市藥企業績保持高速增長,有望強化市場信心。”
此外,股票私募倉位持續攀升反映機構對後市樂觀預期。2025年以來,私募倉位指數從1月份的73.54%快速上升至2月份的76.97%,再到3月下旬的77.04%,雖然近期市場震蕩但倉位仍穩中有升,顯示私募機構布局意願強烈。(記者 昌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