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國貨潮品成為全球爆款,受到海外消費者的青睞,成為我國外貿出口新亮點。10月13日,海關總署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節日用品、玩偶、動物造型玩具超過500億元,銷往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許多都屬於國貨潮品。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軍&&,這些産品火遍全球,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彰顯的是外貿企業的創造力,依託的是中國製造的硬實力。
IP成核心競爭力
從“代工車間”到“IP策源地”,從“貼牌利潤”到“品牌溢價”,中國潮玩僅用幾年時間就完成身份躍遷。
王軍介紹,中秋期間,國潮花燈和竹編小玉兔在海外圈粉無數。大家熟知的盲盒公仔、模型手辦等,融合了文化內涵和品牌價值,都是中國原創IP潮玩。玩具企業借助3D打印技術,將新品開發周期從15天壓縮到了3天,實現了從規模領跑到實力領先。
潮玩出口的爆發並非偶然。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中國潮玩通過獨特的産品設計、全渠道銷售網絡和國際化戰略,突破了文化與地理界限。”
以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為例,其與盧浮宮聯名推出LABUBU冰箱貼,游客為購買限量款産品甚至需要提前數小時排隊;此外,新加坡魚尾獅版LABUBU也“一娃難求”,印證了“文化+創意”的市場穿透力。
值得關注的是,潮玩“出海”的底層邏輯在於IP競爭力的重構。
“IP作為潮玩産業的核心競爭力,其價值已超越單純的形象符號。”廣州艾媒數聚信息諮詢股份有限公司CEO張毅對《證券日報》記者&&,成功的IP能構建情感共鳴紐帶,將文化內涵轉化為消費驅動力,如泡泡瑪特通過自主IP開發實現高溢價與用戶黏性雙提升。當前,頭部企業正通過影視、游戲等跨界聯動延伸IP生命周期,這種“文化+産業”的生態化布局,將成為中國潮玩在全球市場持續破局的關鍵支點。
潮玩企業加速“出海”
近年來,潮玩市場增長迅猛。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4年,全球潮玩市場規模從87億元增長至448億元,年複合增速接近23%。在這期間,包括歐美、日韓以及中國在內的潮玩市場均快速增長。如今,北美、歐洲和中國已成為全球前三大市場,而東南亞、東歐等新興市場近年的增速也不斷加快。
在此背景下,“出海”已成為中國潮玩企業的“必答題”。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在英國劍橋、印尼巴厘島等地開設門店,截至6月底,泡泡瑪特已在全球18個國家落地571家門店;名創優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正加速海外開店,此前TOPTOY創始人孫文元曾公開透露,公司今年的戰略部署是在海外5個至6個國家開設門店。
從業績表現來看,泡泡瑪特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場營收達55.9億元,佔總營收比重提升至40.3%,美洲市場營收同比暴增1142.3%,門店數量從10家擴張至41家,線上渠道增速達1977.4%。中國布魯可控股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在海外市場的收入同比增長898.6%至1.11億元。
“幾乎所有接觸過的潮玩公司,都把‘出海’寫進了下一頁日程。”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他看來,中國潮玩在供應鏈和創意端都已“滿級”,完全可以零縫隙切入海外貨架,讓世界看到百花齊放的東方想象。
不過,中國潮玩在“出海”的同時,知識産權保護問題同樣不容忽視。以火爆全球的LABUBU為例,王軍透露,今年以來全國海關已攔截了涉嫌侵權的LABUBU産品183萬件。
“下一步,全國海關將繼續做好知識産權海關保護,服務企業創新發展,持續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落實好通關便利化措施,為這些熱銷品高效、順暢地送達全球消費者提供保障。”王軍説。
“潮玩‘出海’,IP是靈魂也是資産。保護要先升維,把原創敘事註冊成全球語言,再用持續創新拉高模仿成本,讓文化認同成為最強護城河。唯有系統布局,才能以法律與文化雙重壁壘,護航IP長效增值與品牌遠航。”張毅&&。(記者 袁傳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