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激發輕工標準化工作活力,構建新質標準體系,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近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在北京召開2025年全國輕工行業標準化工作會議。會議全面總結“十四五”以來輕工標準化工作成效,分析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任務。
會上,表彰了2023—2024年度輕工行業標準化先進集體,全國皮革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皮標委”)、全國製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鞋標委”)因在標準組織建設、標準體系優化和有效供給、標準化&&建設、國際標準化等方面成績突出,被授予2023—2024年度輕工行業標準化工作先進集體。
當前,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構建,新型工業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製造強國建設取得新進展。我國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由2020年的31.3萬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40.5萬億元,製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世界第一。標準化作為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和質量提升的重要抓手,正不斷釋放關鍵支撐力。近年來,皮革和製鞋行業標準化工作緊扣行業發展需求,堅持系統化思維與務實導向並重,不斷探索完善管理機制,夯實技術基礎,強化協同合作,在多個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展現出我國輕工行業標準化建設的新格局。
皮標委、鞋標委持續完善管理制度,構建了以章程為核心,涵蓋人員管理、組織運行、技術驗證等內容的“1+4+N”制度體系,實現了制度覆蓋的系統化和流程管理的標準化,為標準化工作的規範運行和高效推進提供了堅實保障。同時,注重打造高素質專業隊伍,通過年度專題培訓、專家授課、技術研討等形式,不斷提升委員和觀察員的標準化專業能力,借助信息化&&加強交流協作,顯著提升了行業標準建設的凝聚力和執行力。
標準的科學性和適用性離不開技術驗證。皮標委和鞋標委在行業內率先探索驗證試驗機制,建立了從實驗室申報、考核、註冊到退出管理的全流程制度,並通過整合多家樣品供應單位和建立覆蓋物理、化學、微生物等領域的驗證實驗室網絡,構建起結構合理、運行高效的技術支撐體系。在新標準實施前夕,組織專業實驗室開展專題研討,推動關鍵條款達成共識,並結合實際開展標準宣貫和應用培訓,為標準的順利實施夯實了基礎。
在項目管理方面,兩大標委會聚焦行業前沿動態和技術瓶頸,採用需求調研、企業反饋、專家論證等機制,確保標準立項的針對性和可行性。通過制定五年規劃、建立“標準預研庫”、實施全過程進度管控,保障了標準項目的系統布局和高效推進。項目啟動後,組建由企業、高校、檢測機構共同參與的“標準起草聯合體”,通過定期聯席會議機制協同攻關,實現了“産學研用”一體化深度融合。在標準審查環節,推行“專家主審+行業會審”的雙重審查機制,從技術可行性、指標合理性、行業適應性等方面進行系統評估,提升了標準制定質量,增強了行業共識和權威性。
在標準成果轉化方面,兩大標委會積極推進團體標準“先行先試”,快速響應綠色化、智能化等産業發展方向。近年發布的《可持續性産品評價技術規範 鞋類》和《産品碳足跡 産品種類規則 皮革、毛皮》等團體標準,填補了我國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為企業推動産品綠色化、實現碳核算提供了明確的技術路徑。這些標準已在安踏、興業皮革等企業廣泛應用,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産業化效果,也為國家標準的制定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皮標委和鞋標委作為國際標準組織的國內對口單位,持續加強國際合作,通過構建“國際—國內”標準化協同機制,跟蹤國際標準動態,開展技術轉化,推動我國標準加快“走出去”。通過組建國際專家組、參與ISO標準制修訂、推動與西班牙和法國等國家的技術合作,逐步增強中國標準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與影響力,將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技術優勢的方案納入全球標準體系,推動實現技術互信與規則共識。
為了提升標準的持續適應能力,兩大標委會還建立了動態評估機制,結合標準實施反饋、抽查數據分析、技術更新變化和國際標準對比等多個維度,對現行標準進行周期性評估與優化。通過設立諮詢問題&賬、組織調研走訪、收集企業建議,建立了一套以數據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的標準更新機制,確保標準能夠持續響應産業發展和市場需求。
下一步,兩大標委會將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標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圍繞高端製造、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等前沿領域,加快標準研製節奏,推動標準成果在更大範圍落地見效。同時,繼續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完善標準化人才梯隊建設,以標準引領産業升級,以制度保障質量提升,為我國皮革和製鞋行業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
皮革和製鞋行業的標準化建設已邁入系統集成、協同聯動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標準不僅是産品技術的底線,更是産業競爭的高地。在制度不斷健全、機制持續完善、國際交流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一個更開放、更科學、更具國際影響力的標準體系正在逐步成型,為我國皮革和製鞋行業走向世界注入強勁動力。(記者 史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