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夜晚,北京音樂廳樂聲激蕩、喝彩不斷,為期5天的“項祖華揚琴藝術周”在李玲玲、許學東、王文禮、於海英4位揚琴名家聯袂演繹的《林沖夜奔》的旋律中圓滿落幕。
本次“項祖華揚琴藝術周”(以下簡稱“藝術周”)暨中國器樂人才培養範式研究與展示活動,由中國音樂學院主辦、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揚琴專業委員會協辦,以專家講座、專題研討會和主題音樂會為主線,回望新中國第一代揚琴藝術家項祖華的藝術成就與精神風範,並對中國揚琴藝術如何守正創新進行了研討與展望。
項祖華生於蘇州音樂世家,自幼習琴,是中國音樂學院國樂係首位揚琴專業教師。他在演奏、創作、教學、理論與國際傳播等方面成就卓著,培養出一批國內外優秀揚琴人才,創作改編百餘首中外揚琴作品,《林沖夜奔》《竹林涌翠》等多部原創作品影響廣泛,成為經典。
“項祖華的藝術實踐與學術貢獻,為中國揚琴藝術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底蘊與鮮活的時代精神。”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黃虎&&,項祖華是20世紀中國民族音樂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為中國揚琴藝術奠定堅實基礎。
1991年,項祖華攜其首位碩士生、現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李玲玲共同參加了在匈牙利舉行的首屆世界揚琴大會,會上,項祖華當選世界揚琴協會副主席。此後,項祖華又相繼組織參與捷克、白俄羅斯、德國等地多屆世界揚琴大會和音樂節活動,在他的努力下,2005年第八屆世界揚琴大會落戶北京,這是該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向世界全面呈現中國揚琴的獨特魅力與深厚積澱,成為中國民族器樂國際傳播史上的重要事件。
“項祖華用60餘年的辛苦耕耘,推動中國揚琴成為世界揚琴家族中獨具特色的一脈。”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主任王中山説。
藝術周期間,以“英姿颯爽”“上下求索”“海納百川”為主題的3場音樂會精彩紛呈。
開幕式音樂會上,由項祖華長子項海星聯袂近20名項祖華親授弟子共同演奏江南絲竹名曲《彈詞三六》,拉開系列音樂會的序幕。多位揚琴名家與青年師生用《英姿颯爽採油工》《海峽音詩》《蘇武牧羊》等項祖華代表作,勾勒其藝術生涯,展示項祖華對中國揚琴音樂的獨到見解。
李玲玲創作的《蝶夢姑蘇》,以揚琴之美描繪蘇州的秀美風光;作曲家張朝創作、青年揚琴演奏家吳璜璜首演的《源夢》將崑曲精神與詩意哲思交織;六國揚琴串聯演繹的友誼之歌《多彩的旋律》,展現世界各地揚琴各美其美、共同繁榮的發展願景……閉幕式音樂會上,多部作品聚焦揚琴藝術的創新發展與跨文化對話,體現當代藝術家對項祖華藝術理念的繼承與發展。
致敬宗師,藝脈綿延。如今,項祖華培養的眾多弟子正在揚琴教育、創作、研究領域持續深耕。李玲玲&&,項祖華的精神將引領中國揚琴人在民族音樂大道上繼續前行,攜手奏響新篇章。(徐 帆 作者單位:中國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