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品文創有“回甘”-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29 09:31:05
來源:人民日報

細品文創有“回甘”

字體:

一天到北京圖書大廈,選完書後,被旁邊的文創展&吸引。仔細看去,發現不少亮點。

  比如,兩個筆記本並排擺放,一本封面印有“真理的味道有點甜”,另一本印有“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僅看筆記本,挺平常,可有力的字體,讓人想起兩句話背後的內容。

  “真理的味道有點甜”,説的是陳望道翻譯《共産黨宣言》時,蘸着墨汁當糖吃的故事,共産黨人的信仰是甜的。“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是《共産黨宣言》中的結束語,短促有力。以文創形式,展現經典,醒目又入心,於潤物無聲中影響人、感染人。

  先被影響,後有迴響。近來翻閱《共産黨宣言》,並閱讀相關文章,有學者的分析進一步豐富了認識。“一個幽靈,共産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這句話廣為人知,可在多個中譯本裏,“幽靈”曾被譯成“怪物”“巨影”“精靈”等。譯法不同,認知不同。“幽靈”之所以更達意,恰恰傳遞出那時當權者對共産主義的印象,展現出共産主義的潛在震懾力。由文創引發興趣,進而閱讀經典,從中體悟到思想的深邃,這是第一層“回甘”。

  吸引人的,何止“文創裏的馬克思”。如今,不少博物館、展覽館、出版社、景區等,在文創産品上推陳出新。很多人愛上文創裏的設計,還有不少人喜愛文創産品的內涵。“文創熱”,實際上“創”是形式、“文”是根本。當文創産品在消費市場成為爆款,吸引消費者的不只是商品屬性、審美意象,更在於其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傳遞出的人文價值。以形式創新為支點,融入古典與現代、經典與新潮的文化元素,給更多人打開文化生活的多維空間,正是在書寫“人文經濟學”的文章。

  “人文經濟學”不是簡單的“人文+經濟”,而是讓經濟融入人文,也讓人文浸潤經濟。拿文創産品來説,跟風購買、圖個新奇,未嘗不可,倘若還能在其中感知更多文化魅力,豈不更美?國博鳳冠冰箱貼銷售超百萬個,了解明史的人從中看到了當時的禮制與審美。走進敦煌的文創店,從充滿設計感的九色鹿中,人們感受到美好、善良等價值,欣然買單。“小文創”拉動消費新需求,推動文旅融合迸發新活力,何嘗不是又一次“回甘”。

  成為爆款的文創産品,會不會喧賓奪主?對此,有人這樣比喻,文創“能作為一種鉤子”。意思是,文創産品能把人拉回曆史場景,也能吸引人們深入文化典籍進行探索。從這個意義上説,文創品讀也是一種閱讀方式。其實,紙質書、電子書,文物資料、文創産品,這些都是閱讀的載體。無論哪種形式,只要能激發人們的閱讀積極性,就應該鼓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書香是一種氛圍。”閱讀,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讀進去、讀開去,就能實現書香氤氳滿城芳。

  有人購買文創産品後,發出這樣的感慨,“感到一種召喚”。強化文化熏陶、豐富閱讀體驗之外,文創仿佛還有一種力量,即增強文化自信,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文化傳承。從小喜歡收藏“手辦”的90後曾舟,受三星堆博物館館藏文物 啟發,設計出青銅像系列文物潮玩,斬獲大獎,也贏得市場。當越來越多年輕人把創意與智慧融入文創,當“沉澱千年的文化”隨手可以觸摸,文化賡續便擁有了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這或可看作更深層次的“回甘”。

  “始於顏值、忠於文化、久於熱愛”,有人這樣總結“文創熱”。或許,火爆的文創産品,能成為進一步照亮文化的那縷光。我們帶着誠意與創意去體驗、感悟、傳承,定能讓這光照得更亮更遠。(李洪興)

【糾錯】 【責任編輯:柳茵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