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330根直徑0.06毫米的化纖絲推進對應的卡槽,通過膠帶進行固定排列……近日,記者走進青島千媚兒貿易有限公司生産車間看到,多名女工正在進行合毛作業,再經過切毛、卷管等10余道工序,一對對款式各異、靈動逼真的假睫毛便能銷往世界各國,成為愛美人士裝扮雙眸的秘密“神器”。
山東青島平度市是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美粧睫毛生産基地。截至目前,平度市擁有假睫毛經營主體5000余家,加工點2萬多個,生産份額佔據全國的80%,全球的70%……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如今的平度,美粧睫毛産業年産值達百億元,能夠生産加工3000余種不同款式的睫毛産品,帶動就業6萬餘人。
從手工作坊到睫毛之都
青島千媚兒貿易有限公司創始人許冬芳是土生土長的平度人,據她介紹,平度市的睫毛生産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
“發源地主要集中在大澤山鎮和新河鎮,那時候大多是小作坊的加工模式。”許冬芳説。
20世紀90年代,平度市的假睫毛産業已經遍佈全市各個村鎮,沿街商鋪、小區車庫、村鎮民房……隨處可見的假睫毛加工點,帶來了大量就業崗位,培養出大批技術成熟的假睫毛生産企業和工人。由此衍生的包裝、機械、膠水加工等行業,有效拉動了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每15個平度人就有1個從事着與睫毛相關的産業。”青島美粧在線新經濟産業園董事長韓松明説,“這個行業的收入頗為可觀,每個月達6000元至1萬元,這在平度算是高收入群體。”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有着良好工藝基礎的平度假睫毛産業迅速發展,種類由過去的單一款式發展成如今囊括不同工藝、材質、顏色的3000多種,睫毛直徑從0.1毫米精細到0.06毫米。
小睫毛裏也有大學問
一對假睫毛只有鴻毛般的重量,最細的直徑只有0.06毫米,卻要經過壓毛、切毛、卷管、定型、上托、包裝等近二十道工序。因為眼睛皮膚嬌嫩,假睫毛材質、工藝細微的差別都會直接影響佩戴舒適感,這對廠家的選材、技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睫毛裏也有大學問。”許冬芳這樣説。
“我們培養一個簡單工序的女工需要1個月,複雜工序至少需要3個月。”許冬芳主要經營嫁接睫毛的製作加工,需要將2000根睫毛粘貼到10cm×8cm的卡紙上,對於翹度、高度、整齊度等都有嚴格的質檢標準。
“比如涂膠環節,膠太薄了無法固定睫毛,太厚了摘取過程又容易變形,影響嫁接效果。”許冬芳説,一張卡紙上的每根睫毛必須“橫看成嶺側成峰”,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要保持一條水平線,睫毛對齊誤差不得超過0.5毫米,因此車間質檢員練就了一雙精準識別誤差的“火眼金睛”。
從業10餘年,許冬芳見證了平度假睫毛産業從作坊式加工到現代化産業變革的過程。隨着消費者對産品品質要求的提高,從業者們也在不斷開發環保材質、創新工藝技術,睫毛産品也更加注重環保、舒適、自然。
全鏈條服務賦能睫毛産業
青島美粧在線新經濟産業園西側,許冬芳負責的1700平方米的半自動化生産車間即將投入使用。兩年前,她還苦於企業新廠區的選址和生産線的升級。這些困擾,隨着青島美粧在線新經濟産業園的立項迎刃而解。
近年來,平度不斷加大資金政策支持,助力睫毛産業由代加工基地向産業集聚化、品牌化、數字化轉型升級,力求打造集産業、商貿、生活、人才、教育為一體的“睫毛新城”。
2024年,平度打造了集內外聯動、上下互濟、多方共享於一體的數字化供應鏈&&。“&&借助數字化技術,為供應商、採購商、原料商、産業配套服務商提供營銷展示、智能選品、研發設計等大數據共享服務,推進全産業鏈資源的集成共享以及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共贏。”平度美粧睫毛協會副會長王海波介紹。
今年春節剛過,青島美粧在線新經濟産業園正式投用。“我們聯合高等院校創新升級化纖拉絲原材料生産技術,在當地建成了原材料加工工廠,填補了平度睫毛産業上游的空白。”青島美粧在線新經濟産業園運營部部長潘薪宇介紹,為了解決傳統作坊式的粗放加工問題,産業園聯合高等院校研發智能製造設備和數字化車間,能夠覆蓋假睫毛40%的生産流程。(記者 張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