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甲變毀甲 “指尖上的美麗”如何守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15 09:11: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美甲變毀甲 “指尖上的美麗”如何守護

字體:

  從“過年三件套”到敖閏的“裂空爪”,從“法式甲”到“中式風”,從刷油涂膠到可穿戴……美甲已成為不少消費者展示自我、表達個性的“新剛需”。

  然而,美甲變毀甲等糟心事不時發生,一些愛美人士不僅丟了“指尖美麗”,還搭上了指甲的健康。

  如何守護“指尖上的美麗”?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美麗背後潛藏風險

  前不久,廣西南寧市民周小怡發現,剛做兩天的美甲“發黴”了——透過厚厚的淡粉色延長甲片,可以清晰看到指甲上長出黝黑的黴菌。就醫後醫生告訴她,這是因為甲片與指甲貼合不緊,水分進入縫隙滋生了黴菌。

  在一些醫院皮膚科,類似的患者並不鮮見。“我們科每天開設七八個門診診室,每個診室日均至少有一兩個患者因為美甲出現問題。”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單百卉説,她遇到過指甲變綠的、變灰的、發炎的、分層的,甚至還有指甲整個掀翻的,“還有不少青少年患者”。

  記者在小紅書等社交&&上搜索發現,“美甲變毀甲”“美甲後出現問題”等話題瀏覽量超千萬次,上萬人參與討論。除了指甲發黴、變綠,指甲紅腫、變脆、泛血絲等也是常見的討論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美甲變毀甲等問題的背後,是美甲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近些年美甲相關企業大量出現,魚龍混雜。

  業內人士透露,美甲市場火熱,但行業門檻較低,一些“美甲工作室”沒有經營許可,藏身於居民樓間,甚至一個人、一個筐就能上門服務。

  有些不良商家憑藉低價搶佔市場,使用劣質材料,衞生環境較差,造成潛在風險。“美甲的風險包括指甲損傷、甲分離、甲溝炎、皮膚刺激,以及細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等,長期頻繁接觸質量欠佳的指甲油、指甲膠,還會增加患癌風險。”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副主任醫師張馨予説。

  問題到底出在哪

  近期,記者在多地實地探訪發現,不少美甲店的産品設備、衞生環境、操作流程等隱患重重。

  記者在一家美甲店看到,各式甲油膠琳瑯滿目。美甲師&&,這些甲油膠都是廠家直供,市場上買不到。記者提出想要看一下産品合格證,美甲師説,産品是老闆拿來的,“我們只負責用,不知道合格證在哪。”

  前不久,上海市消保委對43款美甲産品進行測評,結果顯示,有幾款油性指甲油和甲油膠中測出了一定含量的甲苯、乙苯等揮發性有機物;含閃粉和亮片的指甲油被檢出多種重金屬元素,深紅色指甲油中鉻或鎳的檢出濃度較高。

  商務部2007年發布的美容美發行業經營管理技術規範要求,美甲服務應備有皮膚病顧客的專用工具箱,美甲工具應採用紫外線消毒,做到一客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用品。

  記者周末到店體驗時看到,繁忙時段,多名美甲師混用美甲工具,“你剪完我用,你磨完我磨”,最多用濕巾擦一下,鮮有消毒工序。當記者詢問這些工具是否需要“一客一消”時,一名美甲師説:“請您放心,閉店之後我們都會認真消毒的。”

  “如果操作過程中沒有經過嚴格的消毒,那細菌、病毒、真菌就會通過器械傳播到其他人身上去;尤其是如果修剪過程中破皮了、出血了,交叉感染隱患就更大。”張馨予説。

  健康與美麗能否兼得

  美甲行業快速發展、消費群體日益擴大,如何守護“指尖上的美麗”?

  廣西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唐楚堯建議,有關部門&&強制性標準和規範,加強監管,指導行業協會對美甲商家定期評星評級,為消費者選擇美甲服務提供有效參考;同時加大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推動行業自律,促進美甲行業健康發展。

  多位醫生建議,加強健康科普宣傳,引導消費者樹立健康美甲、理性美甲的觀念。單百卉等醫生提示,每次美甲至少應間隔一個月至一個半月,給指甲充分的休息時間;一旦發現指甲出現變色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千萬不能為了一時的美麗影響身體健康。

  “隨着健康美甲需求的不斷增長,只有更安全、更衞生、更規範的美甲服務,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和口碑。”廣西美甲標準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黃謝丹説。(記者 趙丹丹 黃凱瑩)

【糾錯】 【責任編輯:劉夢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