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開店、老品牌謀轉型 快時尚在中國很熱鬧-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14 09:01:00
來源:中國商報

新品牌開店、老品牌謀轉型 快時尚在中國很熱鬧

字體:

市場上新興的時尚品牌越來越多,引領這波風尚的卻不再是大家熟悉的優衣庫、H&M等。近日,意大利快時尚品牌Subdued在上海武康路開設亞洲首店,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新的國際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在BEERBRO、桀驁不馴等國內新銳品牌強勢崛起的同時,老牌快時尚品牌發展越來越難,業績表現並不盡如人意。面對全新的市場競爭,老牌快時尚品牌將如何應對?

消費者在ZARA門店內挑選衣服。

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

國際快時尚品牌的日子過得並不如意。近日,無印良品股價一度下跌6.1%至8月9日以來新低,該集團稱其在中國現有直營店和電商&&銷售額同比大跌12%,連續三個月下跌至兩位數,東亞地區下跌6.2%。

無印良品門店。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裏,優衣庫也面臨挑戰。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發布的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2024財年前三季度,大中華地區的營收為5224.69億日元,在總營收中佔比22.1%,低於往年水平。優衣庫大中華市場首席執行官潘寧&&,截至5月底的第三季度優衣庫中國內地市場收入下降,利潤大幅下滑,同店銷售表現低迷。

消費者在無印良品門店選購商品。

H&M的業績近年來同樣遭遇“寒冬”。儘管它在2023財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6%到2360億瑞典克朗,但這也只是剛剛恢復到了2019年的水平。

有消費者&&,快時尚品牌的産品越賣越貴,但質量卻沒有改進,性價比不高。

時尚領域專家張培英表示,一些快時尚品牌不好賣了,問題不在於消費者不願意花錢,而在於他們不願意花“不值當”的錢。隨着“質價比”消費觀念崛起,國內消費者不再追求為品牌盲目消費。相較於品牌,會更看重産品的質量,性價比才是品牌的“病根”。

Subdued進軍中國市場

一些國際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日漸式微,但這並不能説明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就沒有市場了。

近日,意大利快時尚品牌Subdued在上海武康路開設亞洲首店,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店舖面積約300平方米,服裝類産品價格約200至600元人民幣,涵蓋衛衣、毛衣、牛仔褲外套等品類。該品牌全球擴張計劃與中國市場的策略相符合,其在今年3月獲得投資公司NUO的30%股權收購,其投資價值約7000萬歐元。

據悉,Subdued和Brandy Melville(以下簡稱BM)在品牌定位和店舖風格上有相似之處,比如Subdued也是以緊身T恤、衛衣、牛仔褲等年輕化休閒單品為主。不過,Subdued的産品有尺碼區分,且定價略高於BM。

Subdued瞄準的是年輕群體。據品牌創始人介紹,品牌瞄準的是14歲到20歲剛開始發展自身時尚風格的年輕人。

記者了解到,繼上海武康路店之後,該品牌位於成都東郊記憶、北京三里屯商圈的門店預計於10月、11月開業,天貓旗艦店也計劃於今年上線。

新品牌不斷出現在商場中。

大學生李華&&,這兩年本土新銳潮牌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在設計上各有所長。對於選購服裝,自己不會特意為某個品牌買單,而是更關注商品的設計風格。對於Subdued在中國市場開業會關注,如果有適合自己的服飾也會選擇購買。

謀求轉型

快時尚品牌以前是靠規模擴張來換增長,如今則是在品牌調性和購物體驗上多花點兒功夫。

快時尚品牌們的對應舉措之一就是開設更多的旗艦店和形象店。比如,A&F Getaway概念店西南地區首店登陸成都太古裏,新形象概念店以“時髦假日”為靈感,通過獨特的店舖布局和裝飾,為消費者打造度假般的購物環境。

H&M在上海南京東路的旗艦店經過翻新後,店裏不僅配備了柔和燈光和超大落地鏡方便人們拍照打卡,還增設了休息區和兒童游樂空間。

H&M CEO Daniel Ervér&&,公司在今年會率先重建250家店,這些新店會有更少貨架、更多體驗空間和更好的試衣間,部分門店還會提供二手商品和租賃服務。

消費者在優衣庫門店選購商品。

優衣庫也關閉了一些小店、老店,以及下沉市場表現不甚理想的店,並更加重視在中國一、二線城市開設大店甚至是旗艦店。

業內人士認為,快時尚品牌要想在中國市場突出重圍,除了要做好品牌營銷、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外,還應該把更多精力投入産品本身。

優衣庫的櫥窗陳列設計吸引消費者眼球。

在産品創新上,快時尚品牌們也在多方位尋找突破口。比如優衣庫攜手上海博物館,推出“博物有新意:青銅若有靈”UTme!定制服務系列印花圖案,以服飾為載體,傳遞中華文化瑰寶的底蘊與魅力。ZARA日前宣布將與時裝設計師Stefano Pilati推出合作系列,共包含50款男裝和30款女裝以及數十款包袋和配飾,預計於10月初亮相。

業內人士&&,現在的年輕人在服裝消費上關注顏值與個性的表達,如果無法滿足年輕人的需求,那麼品牌就會有出局的危險,也會有新銳品牌後來居上。(記者 陳晴 文/圖)

【糾錯】 【責任編輯:劉夢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