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防曬”用品熱銷 今年夏天流行“越捂越嚴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17 08:53:28
來源:中國商報

“硬防曬”用品熱銷 今年夏天流行“越捂越嚴實”?

字體:

進入夏日,暑氣蒸人,多地最高氣溫已突破30℃。走在街上,烈日當頭,為了防曬,越來越多的人正把自己“捂得更嚴實”——頭戴防曬帽,耳挂防曬口罩,身穿長袖防曬衣……隨著氣溫攀升,今年的“硬防曬”用品再度迎來産銷兩旺的火熱局面。

“硬防曬”用品成夏日寵兒

“現在是防曬用品的旺季,最近我們廠正在處理大量防曬衣、防曬手套、防曬口罩等産品的訂單。”近日,浙江義烏某服裝廠經理崔先生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以阻隔紫外線的手段進行區分,防曬一般有“軟防曬”與“硬防曬”之分。其中,“軟防曬”借助的是防曬霜、防曬噴霧等化學或生物手段,而“硬防曬”則是指利用防曬衣帽、太陽鏡等産品直接對紫外線形成阻擋的防曬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消費者防曬意識的提升,“硬防曬”市場正在迎來顯著增長。以今年為例,京東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前,兒童防曬衣、戶外防曬衣、防曬褲的成交額環比增長均超100%,男士防曬衣、時尚防曬衣的成交額環比增長均超80%,防曬袖套等配飾也實現40%以上的成交額增長。

目前,各類防曬衣已成為熱銷商品。圖為某品牌將防曬産品放在店內的顯眼位置展示。

為什麼有了防曬霜,消費者仍要在夏天戴上面罩、穿起長袖?消費者婷婷(化名)説,現階段的“軟防曬”産品還存在一定缺陷:“防曬霜需要在出門前提前涂抹,如果在戶外的時間比較長,還需要及時補涂,但防曬帽、防曬衣只要一直穿戴著就好。”為了達到更好的防曬效果,婷婷一般會將兩種防曬方式結合使用。

還有一些消費者考慮到了皮膚敏感性問題。消費者黃女士表示,自己的面部皮膚對日曬和防曬霜中的部分化學成分比較敏感,使用防曬口罩其實是她的“無奈之舉”。“寶媽”劉女士也認為,成人防曬霜可能會對兒童皮膚有著比較強的刺激性,因此更願意為孩子選購兒童防曬衣。

消費者在挑選防曬帽。

崔先生向記者透露,自己所在的服裝廠雖然規模不大,但是近段時間以來接到的“硬防曬”用品訂單卻源源不斷,一些下遊批發商或零售商甚至早在今年2月就已開始備貨。

“現在定做防曬衣需要等30天左右,訂單已經排到6月中旬了。”崔先生説。

“硬防曬”賽道日趨激烈

在“全民防曬”的浪潮下,越來越多的商家正在加速涌入“硬防曬”賽道。

崔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服裝廠是從去年開始做防曬係列的。最初的一批産品包括防曬衣、防曬帽、防曬口罩、防曬手套、防曬頭巾等,由于去年的銷售表現比較可觀,今年又推出了一些新款防曬衣和防曬帽。

不僅是上游服裝廠,各大服裝品牌同樣在加速佔領防曬陣地。

一方面,蕉下、Ohsunny等以“防曬起家”的經典品牌正在鞏固其行業地位。艾瑞咨詢今年4月發布的《中國防曬衣行業標準白皮書》提出,2023年,蕉下防曬衣在淘係平臺的市場佔有率已達26.5%。

另一方面,不少傳統服裝品牌也試圖在防曬領域“分一杯羹”。如一直專注于冬季羽絨服飾的波司登,近年來開始在防曬衣品類上展開探索。2021年,波司登聯合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開展高品質防曬服團體標準起草工作。2022年,品牌“驕陽”係列多功能防曬衣上市。今年,“驕陽”係列服飾已更新至第三代。

波司登線下門店中的防曬衣。

從總體上看,《中國防曬衣行業標準白皮書》提出,目前我國的防曬衣市場已經形成戶外生活方式品牌、“網紅”或電商白牌(無明確品牌的合格品)、垂類防曬品牌、傳統戶外品牌、運動品牌、常服品牌這六大主流類型激烈競爭的格局。

此外,“硬防曬”用品的類型和樣式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以便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更多元的選擇。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雖然防曬衣早在十幾年前就已問世,但那時的防曬衣穿起來大多比較悶熱。如今,“防曬+涼感”已基本成為行業標準配置,強調布料安全舒適性的“原紗防曬”也正在成為各類防曬衣的主要賣點。

同時,“硬防曬”行業還愈發關注消費者的審美需求,普通款式的防曬口罩開始不斷向“腮紅款”升級,可以折疊為發箍的“貝殼帽”正在成為新一代時尚單品。

“漸變腮紅”款防曬面罩受到不少女性消費者的喜愛。

崔先生告訴記者,其服裝廠今年的新款防曬衣比去年的款式更注重板型設計。比如對于男款防曬衣,他們新增了立領夾克板型,女款則增加了收腰板型。

選購時要注意什麼

在一派火熱的“硬防曬”市場中,記者注意到,雖然同樣打著“透氣”“涼感”等旗號,但是不同品牌産品在銷售價格上存在較大差異。例如,以“防曬口罩”為關鍵詞在淘寶平臺進行搜索,一些品牌商品的單價可達60元,而無明確生産廠家的商品單價僅為2.8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些“硬防曬”用品的價格差異可能是由布料、設計、工藝成本等因素導致的,部分品牌的産品售價高,可能在成本上也相對較高。但對于防曬用品來説,最關鍵的性能還是防曬能力的強弱。

中國紡織行業的標準FZ/T74007-2019《戶外防曬皮膚衣》提出,“防紫外線産品”需要同時滿足UPF(紫外線防護係數)大于40、紫外線中的UVA透過率小于5%兩個條件。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品吊牌的實際標注中,其實只有“UPF40+”及“UPF50+”兩種規范寫法,除此之外的標注方式有可能存在數值虛高的問題。

在一家服飾用品門店內,防曬用品標注為“UPF50+”。

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在選購“硬防曬”用品時,可以留心商家是否提供正規的檢測報告,以及UPF、UVA、耐洗度等關鍵數值是否公開透明。

例如,針對目前熱門的“原紗防曬”技術,國家標準GB/T 8629-2017《紡織品 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幹燥程式》要求,産品洗滌程式4N、連續洗滌30次、烘箱幹燥的標準檢測合格,才能證明該産品符合這一技術要求。消費者在選購聲稱採用“原紗防曬”技術的産品時,可以注意商家是否提供了相關檢測證明。(記者 于佳鑫 文/圖)

【糾錯】 【責任編輯:劉夢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