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氣溫開始迅速攀升,大眾對于防曬的需求也隨之暴漲。在眾多防曬産品中,防曬服飾的銷量一路走俏,引爆今夏防曬市場。
為順應市場需求,廠商們推出了各式各樣的防曬服飾,不僅拼起了各種“黑科技”,還開始強調時尚度。防曬服飾市場“亂花漸欲迷人眼”,消費者倣佛患上了“選擇困難症”。
時尚化功能性産品受歡迎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街上隨處可見穿著防曬服、戴著防曬帽的行人,防曬服飾已經悄然佔據夏日時尚的主場。
“防曬對我來説很重要,因為我需要騎車上下班,如果每天沒有防護就出門皮膚肯定受不了。”消費者小杜稱自己為“防曬狂人”,她告訴記者,以前夏天她只知道涂抹防曬霜,現在隨著科學理念的普及和對健康的關注,她的防曬意識已經越來越強,出門的裝備從帽子、衣服再到手套一應俱全。“有句話不是説了嗎,‘養兒不一定防老,但防曬一定防老’,所以我要把自己從頭武裝到腳才安心。”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消費者的防曬需求逐漸從戶外專業防曬向日常防曬轉移,使用需求也開始呈現精細化與時尚化趨勢。為了迎合這種變化,近幾年各大廠家都在不斷拓展防曬服飾的功能和種類。
記者在蕉內門店看到,店內售賣的防曬服種類十分豐富。從産品類別來看,除了傳統的防曬上衣外,還出現了防曬褲、防曬帽、防曬口罩、防曬套袖、防曬手套等産品;産品功能也是從單一到多樣,以適應日常和戶外多種場景的需求。
蕉內售賣的防曬服飾種類豐富。
據蕉內的工作人員介紹,防曬服的功能有很多種,包括吸濕速幹、涼感透氣、戶外防雨等。根據功能的不同,價格也會有所區別。“目前店裏的防曬上衣基本以短款為主,也有到腳面的長款防曬服,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除了在防曬服的功能上下功夫外,不少商家還試圖用顏值打動消費者的心。例如,優衣庫今年推出了針對城市白領的防曬襯衫、防曬連衣裙、防曬休閒褲等單品。店員告訴記者,工裝風防曬襯衫和防紫外線針織開衫因為適配上學、開會、逛街等多種場景,因此獲得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波司登也推出了時尚係列、露營係列、運動係列等可滿足各種夏日防曬場景需求的防曬衣。OhSunny、ubras、蕉下等品牌還推出了防曬披肩、防曬半裙、防曬絲襪等眾多時尚單品,吸引了一眾年輕人的目光。
“真材實料”的防曬服該怎麼選
不過,即便商家推出的防曬産品種類再多、顏值再高,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還是防曬的真實效果。
記者在各大電商平臺搜索發現,許多防曬衣的産品詳情頁中隨處可見 ENFO-ICE、防曬因子、亞特冰膚科技、德國Rudolf防曬科技、日本東麗科技布料、防曬昂高鑄劑等“高大上”的科技術語。這也讓一些消費者感到好奇,所謂的“黑科技”真的能起到防曬效果嗎?
據悉,目前防曬衣布料要實現防曬功能一般需遵循兩種原理,一種是遮罩原理,另一種是吸收原理。遮罩原理是依靠纖維織物自身的特質對紫外線産生吸收或遮罩的作用,比如聚酯纖維本身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線性能。吸收原理是指人為地在紡織品織造過程中添加對紫外線有反射或吸收作用的物質,從而達到防紫外線的作用,比如添加的氧化鋅、二氧化硅等能夠對紫外線進行反射和散射的物質,以及添加水楊酸酯類、金屬離子螯合物等對紫外線具有吸收作用的物質。
雖然上述各種纖維和物質都具有一定的紫外線防護功能,但能真正被稱為防紫外線的産品必須要符合一定的條件。
優衣庫展示的防曬原理。
我國《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中規定,防紫外線産品應在産品上有明確標識,標識內容必須包括以下部分:標準的編號,即GB/T 18830-2009;當40<UPF(紫外光防護係數)點50時,標為UPF40+,當UPF>50時,標為UPF50+;長期使用以及在拉伸或者潮濕的情況下,該産品所提供的防護功能有可能減少。
這就是説,不管商家説得有多天花亂墜,最關鍵的還是要看標識。只有具備以上標識才能稱之為符合國家標準的防曬産品,這也是消費者在選購防曬衣時最直接的依據。
此外,上海消保部門還提示,除了要注重産品標簽上的標注外,消費者還要注意材質的選擇。從材料方面看,聚酯纖維、錦綸等合成纖維材料防曬服的防曬效果比棉、真絲材料的防曬效果好;從密度方面看,布料結構緊密且厚重的防曬服防曬效果好;從顏色方面看,鮮艷或深色的防曬服防曬效果比淺色的更好。(記者 賈欣然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