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色師敗走北京市場,新晉美粧集合店虛火太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7/06 09:19:24
來源:中國商報

調色師敗走北京市場,新晉美粧集合店虛火太旺?

字體:

  近日,中國商報記者走訪發現,網紅美粧集合店THE COLORIST調色師北京多家門店已停止運營,而與調色師同為一個集團的另一美粧集合店品牌KKV也關閉了位於北京王府井的apm門店。近年來,借助資本力量,不少美粧集合店品牌大量開店、快速擴展,但隨着熱度褪去,一些品牌不免開始進入關店優化階段。此外,被互聯網營銷掩蓋的品牌構建及運營模式問題也逐漸顯露。

  敗走北京市場

  “大概撤了兩個月了。”近日,中國商報記者走訪發現,調色師北京新中關購物中心店已閉店,門頭品牌Logo已被撤掉。“至於撤店原因,我們不太清楚”,新中關購物中心一工作人員&&。此前,調色師新奧天虹購物中心店、悠唐購物中心店、伊藤洋華堂店等均已停止運營。記者查詢大眾點評&&發現,如今,該品牌在北京已無正常營業的門店。

  調色師北京新中關購物中心店門頭品牌Logo已被撤掉

  不止是調色師,6月28日,記者走訪北京apm發現,該商場的KKV也閉店了。而就在十天前,該店還正常營業,不少顧客在店內選購商品。“上周三(22日)好像就關了,之後也不開了,他們商品暫時還沒有完全撤走,等撤走了會有新的品牌入駐。”北京apm一工作人員對記者&&。

  KKV北京apm店已閉店

  針對KKV北京地區是否面臨調整,記者致電KKV北京薈聚中心店和朝陽合生匯門店,兩店負責人都&&,目前只有王府井一家門店關閉,對於其他情況並不是很了解。

  據了解,調色師和KKV都隸屬於KK集團,KK集團即廣東快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立於2015年。目前,KK集團旗下擁有“KKV”“KK館”“THE COLORIST調色師”“X11”四大自我孵化的零售連鎖品牌,産品組合包括美粧、潮玩、食品及飲品、家居品及文具。值得注意的是,KK集團是一家依賴店舖加盟的“美粧集合店獨角獸”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調色師誕生於2019年10月。彼時,為迎合年輕女性的審美偏好,主打平價+輕奢的新彩粧集合&&調色師在廣州、深圳先後亮相,一躍成了眾多消費者的網紅打卡地。在傳統美粧零售業進入發展瓶頸期時,調色師以標新的運營模式和服務形式迅速讓Z世代(泛指95後)消費者“着迷”。不到兩年時間,調色師的門店已鋪展至全國。自2020年1月進入北京市場至今,調色師曾陸續開出七家門店。

  如今,調色師敗走北京市場,其背後的經營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實際上,拋開北京市場,調色師在其他城市的發展情況也不容樂觀,此前該品牌曾出現過加盟商大規模撤退的情況。KK集團招股書顯示,2020年底時調色師擁有加盟店170家,自有門店數量僅59家;發展至2021年上半年,其自有門店數量由59家擴張至129家,但加盟店則從170家縮減至111家。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6月31日,調色師門店數量分別為7家、229家及240家,期間分別關閉0家、1家及24家門店。

  “之前還挺愛逛調色師的,美粧品牌挺多的,國貨居多,店面裝修得粉粉嫩嫩的,很適合打卡拍照。”來自北京的95後林女士對中國商報記者&&。“但後來這類美粧集合店越來越多,可選擇性也很多,調色師在價格上也沒有太多優勢,就不常逛了。”

  林女士在談及最後一次逛調色師新中關購物中心店時甚至還有些不悅。“去的時候明明店裏顧客不多,銷售人員卻不熱情,當時想買個粉底刷,找店員找了好半天,本想諮詢一下哪款好用,結果店員不是以正在接待顧客為由互相推託,就是剛説兩句又去幹別的事了,體驗感很不好。”

  和林女士有着同樣經歷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中國商報記者在大眾點評搜索北京多家調色師門店發現,在關店之前的評價中,不少門店都出現“服務人員態度不好”“價格沒有很便宜”“員工專業度不夠”等問題。

  業內普遍認為,加盟模式讓調色師在發展初期得以用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佔領市場並提高消費者認知。但與此同時,門店管理和監督方面必然會出現缺失,這對還處在發展階段的調色師來講,會對其品牌建設帶來壓力。

  針對調色師線下布局現狀和市場戰略規劃等問題,記者&&KK集團,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年來,圍繞KK集團的風波從未停止。從去年11月衝刺“潮流零售商第一股”,到今年4月集團未通過上市聆訊,招股書“失效”;隨後,又因特許經營違規被行政處罰30萬元;再到近期被多位消費者爆料售假,KK集團的“麻煩事”不斷。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至今,KK集團已進行了七次融資,總融資額超40億元(人民幣,下同)。最近一次融資是去年7月由京東領投的F輪,投後估值達到30億美元(約191億元人民幣)。

  KK集團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為1.55億元、4.64億元、16.46億元和16.83億元,毛利分別為4979.2萬元、1.26億元、5億元和6.1億元。營收和毛利都在增加,但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KK集團凈虧損額分別為0.79億元、5.15億元、20.17億元和43.97億元。三年半的時間內累計虧損超70億元。不過,KK集團在招股書中解釋稱,虧損主要是為持續提升業務規模及門店網絡的投資所致。

  從KK集團旗下KK館、THE COLORIST(調色師)、KKV等門店數量來看,截至去年6月底,雖然總數量有所增加,但是也是處於一邊開店一邊關店的情況中。僅2020年,KK館關閉門店數量高達48家,按照KK集團在招股書中的説法,關閉加盟店主要由於銷售業績未達到預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對加盟店業績的影響。

  KK集團的收入重心在近幾年中一直在改變,KK館從2018年佔總營收比的98.6%,降至去年6月末的7.1%;KKV從2019年佔總營收比17.7%升至去年6月末的62.3%;調色師從2019年佔總營收比的4.3%升至27.4%。可見,未來KK集團的重點或是在KKV與調色師上,從而縮減KK館業務。但從目前北京市場情況來看,KK集團的經營重心似乎並不明朗。

  值得一提的是,加盟模式為KK集團貢獻了主要營收。KK集團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KK集團加盟店的營收貢獻佔比分別為26.1%,51.9%和57.5%。雖然加盟的分量越來越重,但KK集團卻因此遭到行政處罰。據悉,因違反《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於今年5月20日對廣東快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即KK集團)作出行政處罰,罰款30萬元。

  一門難做的生意

  近兩年,HAYDON黑洞、話梅(HARMAY)、WOW COLOUR等美粧集合店快速擴張,Little B、Only Write等品牌也開始加入彩粧賽道。

  Only Write北京某門店

 話梅北京某門店內不少年輕顧客在挑選商品

  玩家涌入背後也反映出資本看中了當下的美粧集合店生意。中國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除了KK集團獲得融資外,去年,美粧零售品牌黑洞也獲得了A+輪融資,融資金額為1億美元(約6.4億元人民幣)。今年,話梅則宣布了總金額近2億美元(約12.8億元人民幣)的C輪和D輪融資。與此同時,WOW COLOUR也獲得了A+輪融資,融資金額達上億美元。此外,BeautyChoice、Only Write、零美優選、國免GDFS、B+油罐也在去年和今年獲得融資。其中,高端美粧零售品牌國免GDFS在去年和今年都獲得了千萬級融資。

  頗受資本青睞的新興美粧集合店生意到底好不好做?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中國商報記者&&,新興美粧集合店這個生意並不好做,從市場角度來看,美粧集合店一直處於一個相對壓力較大的狀態,對於企業的要求也很高。

  如今,在各大商圈美粧集合店的密度越來越高,商品同質化也愈發嚴重。目前,以屈臣氏、絲芙蘭為主的傳統美粧零售品牌依舊佔據美粧市場不小份額;國潮美粧品牌完美日記、林清軒等也在布局線下門店……此外,番茄口袋、BA飾物局、九木雜物社、The Green Party、名創優品、酷樂潮玩等雜貨、美粧類的集合店也比比皆是。

  對此,有業內人士&&,美粧零售産業的門檻並不高,這個市場競爭對手較多,差異化也很容易被打破。還有觀點認為,美粧集合店在快速擴張后,同樣面臨如門店經營不善、選址不合理等現實問題。因此,品牌優化門店也在意料之中。

  “對於當前的美粧集合店而言,最需要擔心的是因快速擴張給市場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而導致過度競爭的情況出現。美粧市場的需求是相對有限的,區域需求是相對剛性的,所以開集合店一定要謹慎。”江瀚如是説。

  (記者 唐硯;文/圖 馬文博)

【糾錯】 【責任編輯:何飛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