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陳列展現商品價值——解讀國內頂尖服裝視覺陳列設計師田蕾的獨特視覺陳列方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3/22 08:55:30
來源:環球網

視覺陳列展現商品價值——解讀國內頂尖服裝視覺陳列設計師田蕾的獨特視覺陳列方式

字體: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服裝陳列藝術一直源遠流長,已經成為了市場正常進行的重要組成元素。利用陳列藝術提高服裝品牌價值,提高銷售生命力的整體運行力度,展示自己與眾不同的商業品牌特性的頂級視覺陳列設計師屈指可數,而田蕾正是這屈指可數中的一位,她不僅有着獨特的視覺陳列設計理念,且她的理念被眾多國際知名品牌認可,她的視覺陳列設計也是行業內專家學習的教科書。

田蕾的手機裏僅有極少的15張自拍照片,有的是近萬張飾品服裝擺在貨架櫥窗陳列的照片,這些照片都還沒來得及儲存進電腦,而電腦裏的櫥窗陳列照片更是有近20萬張。這些照片都是他曾經所負責過的櫥窗,田蕾將它們一一保存下來,它們不僅是她最寶貴的經驗財富,也是使她不斷突破創新、打破國際現有陳列模式的靈感來源,正是她的這種超越國際、超越自我的精神才成就了她在視覺陳列設計師中無法超越的位置。

田蕾曾在兩年內年累計走訪了近萬家服裝陳列店,對到訪的不同年齡段的客人做了隨機的大數據收集採訪調查,還就色彩和形體做過一個實驗:當人們觀察一個物體時,在最先的5-8秒鐘內對色彩的注意度的數據接近90%,而對形體及圖案的注意度很低。10秒後對形體和色彩注意度才回歸到各一半。因此他就這一現象她獨創了東方場景色彩陳列藝術方式,打破了傳統的陳列方式。

他將色彩分為兩部分,時裝色彩搭配和照明色彩。不同於大家所認知的紅、橙、黃、綠、青、藍、紫,在他的眼裏這簡單的7種顏色以及不同燈光的顏色可以有近5300種不同的搭配方式。她認為色彩是有多樣性、變化性和流行性的。

每一個服裝品牌都有自己特定的消費群,但是即使在同一群消費者中,其審美觀也有所差異。因此她為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會將每個品牌在每一季中幾個風格不同、色彩和款式不同的商品針對特定人群進行視覺陳列設計。例如明亮程度高的色彩會給人輕鬆、明快感覺;明度低的色彩則會令人産生沉穩、穩重的感覺。除此之外明亮成都高的顏色還能夠使人感覺到實物的硬度,明度低的顏色則會讓顧客感覺柔軟。因此在兒童服裝和成人服裝的陳列,他會選擇適合的色調進行搭配。一個店面會出現多個色彩並存的狀況,這極具考驗視覺陳列設計師對整個店面的色彩控制和調配能力。

純凈程度高的色彩顯得比較華麗,純度越高色彩越鮮艷。純凈程度越低的色彩給人柔和、雅致的感覺。因此他在視覺陳列設計搭配時,會針對不同的工作領域的消費人群進行輔助性道具搭配。例如:純凈程度高色彩的她會偏向於年輕且時尚類工作者進行搭配,純凈程度低的色彩他會偏向於時尚白領工作者進行搭配。但並非簡單如此,她在搭配的過程中,為了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感,還將服裝模特的動作還原為知名電影、電視劇中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室內外場景,在特定區域設置了相關主題體驗區,讓客人可以體驗服裝在工作生活中所帶來的舒適感。除此之外,服裝是一種季節性非常強的商品,因季節氣候的變化更換非常頻繁,因此店面展示的服裝中色彩搭配也由此變得複雜。特別是在兩個季節交替的時候,店面中經常會出現兩季服裝並行的狀態。因此田蕾不僅需要在不斷變化的色彩中找到最佳視覺搭配方式,還需要銜接好季節交替時店舖中兩季交替時的服裝色彩搭配。

針對於照明色彩的搭配,田蕾也做了深入的色彩研究。通過不同款式的燈以及不同顏色的燈泡在她的眼裏也有各式各樣的變化和陳列配合方式。每一個燈的功能、顏色、亮度都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在較小的空間中,需要很高亮度的燈光做襯托,她會採用數量較多的低照射度射燈,安置在不同的方向,盡量減少陰影的生成。令光源分佈均勻、細緻、充分表現商品外觀上的質感、造型特點,使消費者的注意力會隨着光源的指引更容易集中在服裝上。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逛街時會被某一個店面的視覺陳列設計風格或店面模特身上的一件輔助飾品所吸引不由自主的進入到店面。而當消費者進入店面時,只看到單純的商品陳列與簡單的裝修可能無法調動其購買的興趣。店面的視覺陳列設計品牌風格能夠很好的營造出良好的氛圍空間,更重要的是能夠吸引品牌消費者和潛在客人的注意力,有效增加客人在店內的時間,加大了銷售的成功率。

頂級的視覺陳列設計師在工作中需要隨時靈活切換兩種不同角色,當面對顧客時他們是藝術家,通過藝術的手段來打動和感染客人。當面對所服務的品牌時他們又是一流的商人,能夠利用流行趨勢、市場變化和對消費者購物心理的了解,挖掘商品內在的語言、增加商品的表現力,成功的將商品推銷出去,為所服務的品牌帶來利潤,贏來更高的品牌推廣度。

因世界各國的文化差異的不同,眾多國外陳列師在中國並不能發揮其全部的設計理念也就無法進行實際店面陳列的實踐,從而導致銷量、品牌推廣滯後。但田蕾可以完美的解決各類品牌的視覺陳列問題,因此,她被世界行業內專家稱為“游走在東方商業與藝術之間”的人。

【糾錯】 【責任編輯: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