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海南博鰲12月4日電題:揚帆弄潮 實幹作答——寫在2024企業家博鰲論壇閉幕之際
新華網記者 徐寧
風從海上來,弄潮正當時。
12月2日至4日,以“改革新藍圖 發展新動能”為主題的2024企業家博鰲論壇,匯聚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家在內的各界嘉賓,奏響創新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交響。
數字科技創新發展大會、新消費發展大會、低碳循環經濟論壇……除主論壇外,多場分論壇以及專場活動,聚焦轉型和創新、挑戰和機遇,在交鋒碰撞中共尋創新發展新路徑,閃耀着企業家精神的熠熠光輝。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呼喚着以創新為引領、擔當為基石、合作為紐帶的企業家精神。廣大企業家秉持“不破不立”的決心,集攻堅克難之智、匯團結奮鬥之力,積極融入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高質量發展動力愈加澎湃。

弄潮向“新” 向新質生産力要增長新動能
當前,圍繞發展新質生産力展開的前瞻布局在各地如火如荼。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10月,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1.1%,高於全部投資8.2個百分點。新質生産力、新科技、新動能新持續發力,推動中國經濟向新而行、以質圖強。
“數字賦能企業家爬坡過坎的新動能已經到來。“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楊志明&&,“誰能聚集先進技能技術勞動者,誰將佔有雙循環發展的先機。”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中國貴州茅&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莉説,這既包括“從有到優”,利用數字、綠色、信息等現代技術,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也涵蓋“從無到有”,通過運用科技成果布局生物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開闢生命科學等未來産業新賽道。
——科創風起,助推産業新飛躍
戴爾科技集團全球資深副總裁、中國區董事長吳冬梅介紹,從自身數字化創新轉型,到推動各行業人工智能應用,戴爾提供人工智能現代化數據中心、多雲戰略等五大加速器,以提升企業效率,並確保安全與可持續性。“我們的願景是成為全球最可信賴的技術合作夥伴。”
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5G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正成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一環。同時,生成式AI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將為各行各業帶來廣闊的增長空間。
“新質生産力是新能源汽車産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康波&&,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興起和發展,正是新質生産力本質特徵的高度體現。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蓬勃發展,不僅推動了能源結構的優化,更促進了汽車産業的轉型升級。
——動能涌動,開闢升級新路徑
“原始創新才能形成新賽道、新增量。“回顧創業歷程,山西錦波生物董事長楊霞&&,公司經歷了中國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從無到有、從0到1的全過程,並主導了我國第一個注射級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的獲批,解決了膠原蛋白領域高端注射劑的關鍵技術難題。
“國有資本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思偉&&,國新控股通過創設央企創業投資基金,解決新質生産力發展中企業創新投資的難點問題,推動國有資本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
——再啟新程,傳統産業煥新顏
在全國工商聯紡織服裝業商會理事長、波司登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高德康看來,傳統産業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更是創新變革的“主戰場”。“波司登始終堅聚焦核心主業,堅持品牌引領,培育打造新質生産力,致力於邁向‘全球領先’。 “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陳應讓&&,作為民族品牌,康師傅始終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不斷挖掘全新增長點,努力探索新質生産力,為轉型升級與永續發展開創更為燦爛美好的未來。
“奶業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和助力健康中國的關鍵産業。”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軼鵬説,過去粗放、簡單的奶業已成功轉型,如今呈現出集約式、高效能、科技化、智能化、數字化的新貌,這背後離不開創新驅動與生産力的釋放。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根植於中國式現代化的沃土,打好“特色牌”,走穩“務實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前景必將越來越廣闊。

實幹作答 奮力書寫改革發展新答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於企業而言,如何把握住新一輪深化改革大潮,在“變局”中“破局”,於“不確定性”中把握“確定性”,穿越經濟周期,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成為擺在每一位企業家面前的重大課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原副院長高培勇&&,當前中國正處於經濟回升向好的關鍵時期,需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來鞏固和增強這一態勢。企業家及以企業家為代表的各類經營主體是經濟發展的根基和動力源。
“在當前世界經濟大背景下,産業發展和分工格局加快演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隨着新一代消費群體崛起,場景化、數字化營銷時代全面來臨,傳統單向硬售模式逐漸式微,互動性強的新零售模式正成為行業焦點。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中國企業家踔厲奮發,實幹篤行,屢創佳績。
北汽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蔣自力在發言中透露,預計今年中國汽車産業銷量將達到3100萬輛,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次實現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的強勁增長尤為引人注目,國內滲透率已經連續四個月超過50%。
“最新市場銷量顯示,具備L2級以上智駕能力的車型銷量將突破千萬級,滲透率即將突破50%。”嵐圖汽車總經理助理、銷售公司總經理邵明峰説,作為用戶型科技企業,嵐圖圍繞用戶在細分領域的需求,每年投放一款新車,完成“三年三品類 四年四款車”戰略布局。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眾多品牌以開放的心態和務實的行動,與消費者共創美好生活新體驗。
鍋圈食匯副總裁許諾&&,鍋圈食匯通過數字化轉型和社區中央廚房模式,創新服務模式,為國民打造便捷、健康、實惠的消費新體驗。“我們不僅追求産品的多樣化和品質化,更通過創新的服務模式,滿足國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從解決用戶單一痛點,延展到健康全鏈路的需求滿足,SKG為用戶提供全場景的健康管理産品矩陣。SKG副總裁、董事盧書平盧書平總結道,“始終以用戶為中心打造産品,做高價值感、高體驗感、強功效感、低負擔感,好看、好用、有用、放心用的産品。”
今年“雙十一”大促期間,頤蓮品牌2.0噴霧銷售增長超過200%,備受消費者喜愛。山東福瑞達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良艷強調,國貨品牌不應該只有生意理念,挖掘品牌文化內涵,傳遞品牌文化價值,讓消費者切實感受到品牌文化的力量,才是一個品牌健康成長的主旋律。
為講好中國品牌故事,在2024新消費發展大會上,新華網聯合國民品牌共同發布創新IP欄目《為國民而生》。每期節目將以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社會需求作為線索,展現品牌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所肩負的責任。

綠色共贏 低碳循環共築未來之美
綠色、低碳、循環,是邁向未來的必然路徑。“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讓高質量發展更加生機盎然,功在千秋。
4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東嶼島大酒店內,一場聚焦“低碳循環經濟”的論壇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善林指出,通過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推動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系統觀念,需要落實到城市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一系列措施上。”海南大學副校長高佃恭舉例説,博鰲鎮東嶼島的博鰲近零碳示範區啟動運行,展示了海南在低碳循環經濟方面的積極實踐。
華彬文化基金會秘書長盧戰認為,産業經濟是綠色發展可持續的保障。公司積極構建循環經濟生態體系,如華彬生態園集綠色園區、生態旅游、假日康養、科普教育、文化體育於一體,實現了綠色生態産業的可持續發展。
提升産業“含綠量”,增加發展“含金量”。會場外,眾多企業積極發聲,傳遞出對綠色發展的堅定信念。
“我們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企業核心戰略中。”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黃健龍説,公司積極布局清潔能源,採用光伏技術,提高綠色電力比例。同時,通過啟動包材回收計劃,利用逆向物流降低成本,促進環保與消費的共贏。
立白黨委書記,立白科技集團副總裁許曉東&&,近年來,立白積極布局光伏發電項目,引領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同時,始終將濃縮可降解等理念貫穿産品研發過程當中,以成為天然洗護的領導品牌。
元氣森林聯合創始人王璞分享了在低碳發展方面的諸多創新實踐,如研發低溫鎖鮮技術、攻克豆渣處理難題等。通過建設綠色工廠、使用清潔能源、研發綠色産品等多措並舉,公司實現了生産過程的低碳化。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匯入江海,萬泉河奔騰才有了前行的方向;融入時代,企業家奮斗方有無限的精彩。
憑海臨風,海天壯闊。連續九年舉辦的企業家博鰲論壇始終緊扣時代脈搏,聚焦時代發展課題,作答時代之問、現實之問、企業之問。新時代改革開放大潮滂滂,讓企業家精神激蕩改革大潮,以實幹擔當,推動中國經濟邁向更輝煌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