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文匯通攜新品“大禹”亮相2024北京國際風能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0/16 17:26:43
來源:新華網

尚文匯通攜新品“大禹”亮相2024北京國際風能展

字體:

  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徐寧)10月16日,2024 年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啟幕。北京尚文匯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尚文匯通”)攜先進氣象技術與新能源生産運維深度融合的新産品——“大禹”能源氣象預警服務&&(以下簡稱“大禹”)亮相展會。

  作為“新能源系統一站式服務商”,尚文匯通如何發力新能源後服務市場?新品“大禹”有何關鍵技術創新和具體應用場景?展會現場,尚文匯通風電常規檢測事業部總經理王子溶和尚文匯通能源與電力氣象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奇航等接受了新華網採訪。

 深耕篤行 發力新能源後服務市場

  在新能源領域,尚文匯通以其“新能源系統一站式服務商”的明確定位,展現出獨特的企業風采和發展路徑。

  尚文匯通風電常規檢測事業部總經理 王子溶接受採訪。新華網 韓攀攝

  “尚文匯通自創立以來就專注風電後市場服務,深知高質量第三方檢測能力、行業培訓、智慧運維、新方向新技等是在‘運營為王’階段成功的關鍵要素,並按照四個關鍵點布局落子。”王子溶在採訪中説,針對新能源的後市場服務,尚文匯通將業務範圍拓展至新能源場站並網檢測服務、風電光伏電站智慧運維&&開發、新能源場站電力氣象服務、新能源場站作業人員培訓與技術諮詢服務、檢驗檢測設備研發等新方向技術服務等多個板塊,旨在不斷拓寬服務邊界,深化服務內涵。

  對於新能源後服務市場,王子溶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領域。隨着新能源産業的快速發展,後服務市場作為産業鏈的重要延伸,其市場規模和增長趨勢都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然而,後服務市場的發展質量是上游市場擴張發展的最終效益體現的依賴者。”王子溶認為,如何扭轉當下上游發展市場活力強、資源引進力強,而下游市場發展疲態、研發力量不足等現狀,進行合理的産業上下游鏈條結構布局,是後服務市場發展的關鍵。

  面對挑戰,尚文匯通採取了深度優先的發展策略。公司不僅注重在每個業務板塊上的精耕細作,還通過積累業務精度和深度,為業務寬度的拓展打下堅實基礎。今年,公司重新劃分業務板塊,拓展業務方向,並變革了運營模式,從傳統的垂直組織架構變為扁平化的事業部管理,提高了全員快速拓展市場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同時,尚文匯通堅持“科技興企、人才興企”的理念,重視科研投入和團隊建設。公司每年的研發經費佔比不少於8%-10%,擁有數十項自有知識産權,並為員工提供助學金和培訓學習經費,鼓勵員工提升自身能力。目前,尚文匯通的團隊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達63%,技術人員佔比70%以上,展現出年輕、有活力且穩定的團隊特質。

  此外,公司和華北電力大學、東北電力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在智慧運維、技術提升、新方向探索等方面進行産學研的融合發展。並與五大發電集團研究院建立了定期溝通會商機制,共同研究新能源場站運行中出現的新問題。

  談及企業文化,王子溶強調尚文匯通恪守“分享共贏”的價值觀。這種理念不僅體現在與客戶之間的合作中,也貫穿於與同事、合作夥伴的相處中。

  創新賦能 新品“大禹”首發亮相

  展會現場,尚文匯通發布將先進氣象技術與新能源生産運維深度融合的産品—“大禹”能源氣象預警服務&&。這款&&由尚文匯通聯合江西省氣象局、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共同研發。

  尚文匯通能源與電力氣象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奇航接受採訪。新華網 韓攀攝

  “目前,該&&完成風電場、光伏電站、變電站三大模塊的開發,分別稱為大禹風羅盤、大禹光羅盤和大禹網羅盤,旨在運用先進的氣象學技術賦能新能源電力行業,提高能源生産效率,降低安全生産風險。”李奇航在採訪中説。

  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室主管歐陽文華接受採訪。新華網 韓攀攝

  “作為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的科研單位,國網江西電科院技術擁有豐富的技術積累,並在輸電線路覆冰預測,通道山火識別,暴雨致災預警,新能源出力預測等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室主管歐陽文華説,通過與尚文匯通的緊密合作,有信心為能源行業帶來卓越的産品體驗。

  李奇航介紹,“大禹”分為三個版本,以滿足新能源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通用版主要聚焦安全生産與檢修運維,提供短臨天氣預報、中期氣象預測及場站級極端天氣預警,並支持可穿戴設備實時響應。進階版則致力於能效評估與高效生産,通過多維氣象數據融合感知,提供氣象與能效的綜合評估,優化極端天氣應急預案,並針對不同場景提供精準預報。定製版將基於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氣象大數據分析與預測,並為每個場站量身定制環境條件分析。

  在技術創新方面,“大禹”採用了多維氣象數據融合感知、場站級精細化氣象監測和預報、智能預警系統、氣象與能效綜合評估模型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等關鍵技術,以提供更加精準的氣象服務。

  就具體應用場景,李奇航舉例説,在風電場中,該&&可以精準預測局地大風和雷電等天氣,及時通知場站人員採取安全措施。而在光伏電站,光照強度預測有助於優化發電策略,降水預報則能指導制定更合理的光伏板清洗計劃。

  展望未來,“大禹”在産品功能和市場拓展方面規劃明確。在産品功能方面,該&&正在開發基於人工智能的全生命周期資産管理系統,助力客戶優化從設備採購到報廢的全過程。在市場拓展方面,該&&已在江西、甘肅等地開展試點應用,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將服務擴展到全國主要的新能源基地。

  針對潛在客戶,李奇航建議首先評估自身在氣象管理方面的需求層次。“無論是關注安全生産、效率提升還是精細化管理,‘大禹’都能提供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