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曾學文
新華網博鰲12月4日電(王蓓蓓)12月2日至5日,2023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辦。在4日舉行的主論壇圓桌會議上,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曾學文&&,科技金融作為助力企業打造未來競爭優勢的加速器,已進入發展“快車道”。金融機構要落實好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重點是要提升四大關鍵能力。
近三年,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和“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分別保持了25%和20%以上的增速。但也要看到,我國科技企業還面臨着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投融資服務銜接不暢,耐心資本供給不足等問題。對此,曾學文認為應提升科技金融的四大關鍵能力,以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提升專業的風險識別能力。當前,以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具有産行業覆蓋廣泛、學科深度交叉、成果轉化不確定性高等特點。這就要求做好科技金融一方面既要懂科技、又要懂産業,要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科技金融人才隊伍。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關鍵核心技術及其科技産業鏈的深度研究,從而制定細分行業的信貸准入政策,提升風險識別和風險配置的精準度。
二是提升專屬的信用評價能力。科技金融理論主要基於未來收益的預期。對於科技企業,既要看現在的經營表現,更要看未來的成長性和價值潛力。區別於傳統的信用評價思維,金融機構要建立起從“看過去”“看現金流”轉向“看未來”“看技術流”的信用評價模式,從知識産權、科研實力、創新成果、商業價值以及未來再融資能力等多維度評價科技企業信用水平,並匹配差異化的融資産品和定價水平。
三是提升一體化的全生命周期投融資能力。目前,我國科技金融還存在融資期限錯配、長期資本缺乏、專業性擔保和保險不夠等問題。要基於我國融資結構特點,發揮各類金融機構的比較優勢,建立起“萌芽期政府引導基金和市場投資基金主導、成長期股債相互協同支撐、成熟期銀行信貸發力”的接續服務鏈條。同時,加快拓展專業化的科技金融擔保和保險服務。
四是提升多元化的“融智”服務能力。科技企業的成長周期普遍較長,金融需求尤為多元化,除融資需求以外,還存在稅務籌劃、上市籌備、兼併收購、家族信託等多元化服務需求。大型金融機構要發揮全牌照功能和主力軍作用,做好“智力”服務支持,拓展財務顧問、投行、諮詢、信託等“融智”服務內涵,陪伴科技企業成長壯大。
曾學文強調:“當前大國競爭既是硬科技實力的較量,也是金融實力的比拼。金融機構要始終胸懷‘國之大者’,提高科技金融服務的適配性和競爭力,形成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合力,不斷推動企業科技進步,助力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新質生産力發展。”
為期4天的2023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由新華社和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聯合主辦,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新華網、中國貿促會海南省委員會承辦。論壇以“聚焦新質生産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為主題,設置主論壇、平行論壇和10余場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自2016年創辦以來,已連續舉辦八屆,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被譽為中國企業界的年度思想智慧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