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際分流:三種敘事路徑下的暑期檔新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8 09:41:40
來源:新民晚報

代際分流:三種敘事路徑下的暑期檔新片

字體:

暑期檔的三部電影,提供了一個觀察中國電影生態的窗口。三部作品背後隱含着三種創作者的路徑選擇,也反映出中國當代電影在“藝術性”“市場性”之間的平衡與拉扯。

2025年暑期檔,國産電影呈現出一種耐人尋味的狀態——因個性碰撞與代際分流,三位導演陳佩斯、姜文與大鵬,分別帶來了風格迥異的作品:《戲&》《你行!你上!》和《長安的荔枝》。三代中國電影人以各自的創作邏輯回應了市場,呈現出不同代際的創作基因與歷史觀照,更在觀眾分流的口碑爭議中,折射出創作者與時代關係的微妙變化。

“網味”

作為三位中最年輕的一代,八○後導演大鵬的新作《長安的荔枝》顯得更具市場敏感度。他自《年會不能停!》以來,持續聚焦“社畜”群體,以職場荒誕喜劇的方式構建現代人的共鳴出口。這一次,他將馬伯庸的小説解構成一場大唐版職場生存實錄。影片號稱“大唐社畜求生記”,本意是討巧,只是自身結構與主題卻未能完全支撐這種設定。影片前半段節奏緊湊,借歷史元素與現代語境的錯位製造笑點,一度令人眼前一亮。譬如李善德反復測算荔枝保鮮方案,優化驛路物流的“KPI式執着”等等。但到了後半段,主角從跌入塵埃、忍辱負重的草根轉身就成了慷慨陳詞的反抗者,人物前後變化缺乏足夠的鋪墊,這波硬上價值,未免有創作上的投機性。

誠然,從市場角度而言,大鵬是聰明的。他知道如何撬動當下年輕人的情緒密碼,如何包裝一個輕盈而帶諷刺的故事,將現實的困境轉化為職場寓言。但之前劇版時,就有影評“這荔枝摘得有點急”——急於套現流量的背後,實際上是創作者在資本壓力下的焦慮。故事在情緒節奏上失衡,價值表達顯得生硬,結果並沒有讓觀眾信服。

“爹味”

六○後姜文的《你行!你上!》則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個人表達。影片延續了姜文自《陽光燦爛的日子》以來一貫的鮮明烙印:荷爾蒙爆棚的敘事、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隱喻的&詞,以及對男性英雄主義的迷戀……上述這些元素在過去曾為他贏得無數擁躉,但這次似乎變成了影片的包袱。“你行你上”曾是網絡熱詞,被姜文用來做片名,更像是一種自我宣言,只是殊不知,這一句實則已有些過時。

從片名到劇情,電影都透出強烈的“爹味”——片中的朗爸幾乎全知全能,所向披靡——從暴力教育到社交斡旋,甚至以超現實鏡頭渲染其神力,將“爸爸”塑造得不可置疑。對個體經驗的過度推崇、對他者角色的壓縮,以及對白中夾帶的權力話語,讓部分觀眾感到疏離甚至反感。尤其對年輕觀眾來説,姜文式的霸氣在平等思潮中顯出了時代錯位。不過,從另一角度看,《你行!你上!》也代表了一種創作者對個人經驗的極致堅持,姜文電影美學以一種近乎孤勇的姿態,在藝術上值得尊敬,只是面對快速迭代的觀眾口味和輿論環境,它似乎更像一場註定要兩極化的豪賭。

“人味”

與前兩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年過古稀的陳佩斯導演的《戲&》。這部改編自豆瓣高分同名話劇的作品,以民國戲班遭遇軍閥逼改《霸王別姬》的荒誕一夜,完成了喜劇外殼下的歷史穿刺,以一種看似已被淘汰的老式喜劇姿態殺出重圍。

全片摒棄了網絡段子與視覺奇觀,沒有刻意追逐潮流,不強行迎合年輕觀眾的口味,亦無熱點可蹭,而是扎紮實實地講故事、塑人物。其中的笑點皆來源於生活的細節、人物的性格碰撞、誤會衝突,以及嚴謹精巧的話劇式結構(如身份錯位、&詞雙關),這些經典的喜劇元素被老導演自如運用。在充斥着流量文化和過度包裝的時代,一部回歸藝術本源,扎根生活,尊重內在邏輯,以到位演技和紮實劇本取勝的作品,反而更能打動人心,也呼應了當下社會對真誠和質樸的回歸。最終老少咸宜的效果反饋,説明了優秀的喜劇是超越時代和年齡界限的,且能夠觸及人類共通的情感和人性。

三代導演的創作差異,本質是歷史觀與藝術觀的代際交鋒——陳佩斯代表的是一种老派工匠風格;姜文表現出的六○後一代導演的優越意識與歷史榮光,雖有爭議,但依舊鋒芒畢露;大鵬的作品如人,在“打工人”情境中探討着生存焦慮。2025暑期檔的觀眾分流,恰是當代文化光譜的顯影,展現出多元而複雜的文化切面,無論最後誰是贏家,都成就了觀察和思考的重要樣本。(卜翌)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