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舞蹈無聲卻振聾發聵-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8 09:41:15
來源:北京晚報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舞蹈無聲卻振聾發聵

字體:

當舞&上的光收攏至黑暗,李俠發送完最後一份電報,“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的字樣點亮巨大的幕布,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裏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這部在2025年第三屆天橋舞蹈演出季中亮相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距其首演已逾六年,如今再度登&依舊感動無數觀眾,彰顯了中國原創舞劇的精品力量。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韓真、周莉亞這對“舞壇雙子星”較早“出圈”的舞劇,在觀眾心中留下了很多經典舞段。十余位身穿旗袍、手持蒲扇的女舞者,在《漁光曲》的旋律中曼妙起舞,浸透老上海風情;與之産生強烈對比的是,披着黑色斗篷的特務在冷雨夜展開驚心動魄的追捕;李俠與蘭芬從假扮夫妻到發展為真正的愛人,幾對舞者的雙人舞同&綻放。這些片段時常在舞蹈愛好者腦海中盤旋。

  以現在的眼光回望,《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不少場景設計與敘事手法,或許已不再令人感覺新奇。例如舞&上左右分隔為兩個時空,燈光明暗變化切換不同的敘事場域;多片多媒體布景片組成的舞美結構,在舞&上靈活地移動,變幻出多種場景;電影般蒙太奇的敘事,在舞&上也能實現“時光倒流”的倒敘手法;還有那充滿交響性又帶有地域特色、有烘托情緒的功能,竟然也能起到敘事作用的音樂。這些表現方式時常出現在當下的舞&上,但在六年前,當這些元素全部集中在一部舞劇的舞&上時,無疑給觀眾帶來了巨大的視聽衝擊。

  作為一部主旋律作品,《永不消逝的電波》摒棄了口號式表達,轉而用符合當代觀眾審美的美學範式呈現信仰內核。觀眾如同追看一部扣人心弦的諜戰大片,屏息凝神地跟隨劇情發展,被烈士犧牲時的場景感動得熱淚盈眶,舞蹈的肢體語匯和立體的聲光電共同完成了向革命前輩的致敬。

  作為今年天橋舞蹈演出季的作品,《永不消逝的電波》與另外一部同樣具有主旋律色彩的作品形成互文,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記憶深處》經過全新升級再度上演。《記憶深處》獨闢蹊徑,通過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的視角,展現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遭遇的重大歷史創傷。兩部舞劇題材雖不相同,風格也各異,卻殊途同歸,都通過個體命運觸碰宏大歷史,讓歷史在當代劇場中復活。

  過去幾年中,中國舞劇開啟了一場敘事的巨大變革,越來越嫻熟也越來越深刻地觸碰過去以為“不可能由舞劇講述”的題材,也打破了以往舞蹈“長於抒情,拙於敘事”的認知。無論是抒情寫意的人物故事,還是充滿波折的龐大敘事,抑或天馬行空的詩意想象,經過不同編導的編創呈現在舞&上。也正是在這幾年,中國原創舞劇飛速發展,迅速出圈。

  市場是最公正的檢驗者,觀眾“用腳投票”的熱情,清晰地表達着他們的審美選擇與情感認同。看看歷屆天橋舞蹈演出季的劇目單,現象級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已是數度返場,即將在8月上演的場次依舊一票難求;2025年僅在北京一地限量上演的舞蹈詩劇《九歌》,吸引了無數外地觀眾前來。回望前兩年,民族舞劇《紅樓夢》《李白》等,都是中國舞壇的現象級作品。經過時間的淬煉,這些舞劇佳作不僅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更在藝術探索的深度和廣度上不斷精進,深情講述中國故事。(韓軒)

【糾錯】 【責任編輯: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