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電視誕生百年,國家廣電總局將今年定為“超高清發展年”,超高清技術正為國劇注入新動能。6月23日,第30屆上海電視節在開幕首日發布了超高清創製片單,涵蓋《我們的河山》《曙光》《大生意人》《張謇》《櫻桃琥珀》《太平年》6部作品,歷史正劇《太平年》的主創在發布會上詳細介紹了超高清劇集的藝術創作手法和製作升級。
《太平年》以五代十國至北宋初年為背景,聚焦吳越國“納土歸宋”的歷史故事。劇集全景式展現了千年前華夏大地的戰爭與和平,全劇飽含中國儒家道統,文脈氣韻壯闊。該劇總導演楊磊在電視節論壇上指出,8K超高清製作帶來了劇集美學範式的顛覆:大軍斬殺時飛濺血滴需具流體力學真實,刀刃劃破官袍的纖維斷裂必須肉眼可辨,燈光、粧發、道具等一切流程皆因技術升級而極致化。
《太平年》使用了前所未有的工業規格:全劇採用RED 8K攝影機與蔡司SP鏡頭組拍攝,為匹配8K精度,8000套服飾復原唐代“草木染”工藝,道具精度誤差小於0.1毫米,主演頭套鉤織密度達每平方厘米120針。《太平年》成片將首度應用廣電總局2024新標,支持國産HDR Vivid與Audio Vivid音視頻技術。
《太平年》聯合導演陸貝珂介紹,超高清給影視製作各環節帶來巨大變化,對劇集的美學細節、演員的表演、光的質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以一個細節為例:以前拍攝時,往往到近景、特寫、大特寫鏡頭,才會提醒演員注意微表情;現在拍到中近景,就要更頻繁地提示演員,演員的妝容、頭套的後期修飾都要更精細化。《太平年》製片人王燕&&,超高清帶來的製作升級將刷新觀劇的感官體驗,比如以往在鏡頭遠處的群演妝容不用非常精細,但改為超高清設備拍攝後,群演需要從凌晨就開始化粧,“在科技的賦能下,大家都在做新的探索。”
總導演楊磊分享説,此次《太平年》攝製,由於清晰度大幅度提高,8K超高清前期拍攝對服裝、化粧等工作提出了遠高於過去攝製流程的要求,劇組專門為此升級了衣料漂染工藝,很多衣料能呈現出一種傳統手工染織的非均勻質感,並被8K拍攝清晰地捕捉到。化粧部門依據不同演員的膚質分別升級配置了妝容耗材,以應對超高清分辨率在銳度方面的需求提升。梳粧部門的頭套紗邊、頭套鬍子鉤織等工藝都進行了相應的升級匹配,針對不同級別的人物進行了多樣化的配置,頭冠、禮儀配飾等特殊粧造物品,都經過了更高標準的精細化打磨和品質管理。
在管控好服化工作的同時,劇組也對美術、置景、道具等環節的施工和雕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道具庫內的陳設道具進行了分類,發現大量陳設道具的形制雖然合適,但是表面材質精度不符合超高清拍攝需求,道具部門專門進行了外表面處理。實拍過程中,導演組結合全劇“構圖元素宏闊不失考據、光影氛圍遵從人物心理、質感厚重輔以靈動”的視覺創作理念,依據超高清攝製的畫面技術要求,對攝影、燈光、動作、特效等現場部門都做了超高清拍攝標準對齊。《太平年》拍攝素材總存儲容量達到了1740TB,劇組投入了遠高於常規高清劇的海量數據交換資源和存儲設備。
目前《太平年》正在緊張地進行後期製作工作,楊磊説,在品質要求提升、拍攝複雜度成倍增加、數據量數十倍增加,但總拍攝周期基本無法改變的重重壓力之下,劇組仍然全力推進採用超高清攝製流程,“希望在這部重要歷史劇作品中,充分貫徹廣電總局對超高清技術,特別是國産超高清技術標準的大力推廣方針,為整個中國電視劇行業發展貢獻出自己應有的力量。”記者 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