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檔”上映的電影《不説話的愛》,以張藝興飾演的聽障父親小馬,與李珞桉飾演的健全女兒木木(幼年)的生活變化為切片,通過展現手語與口語溝通時的齟齬,揭示聾人在聽人構建的社會體系中遭遇的一些生存困境。將殘障、親子、苦情、犯罪等類型片元素融為一體的本片,雖有不少賺取觀眾眼淚的煽情筆觸,但並沒有用獵奇的視角將聾人的境遇當作供觀眾消費的奇觀。
相反,導演沙漠以愛為經緯,用帶有理想主義色彩和溫暖治愈色調的鏡頭語匯,盡力編織出讓聽障人士與健全人平等相處的圖景。這一圖景對於現實問題的描繪,與《小小的我》《送你一朵小紅花》等國産現實主義題材影片一道,構建起以個體的命運軌跡撫慰殘障人士、特殊群體的譜係,也可激勵身處低谷的觀眾,令其重新燃起希望。
從“為了愛不説話”
到“不説話也深愛”
《不説話的愛》根據沙漠幾年前在綜藝《開拍吧》中拍攝的同名短片改編而成。短片時長23分鐘,呈現殘障世界與健全世界之間的鴻溝,並嘗試用愛意將其填充。
短片伊始,導演用鏡頭展現了木木對外界動靜的反應,讓觀眾明白她是聽人,繼而揭示她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也不願説話的根由,是因眼見聽障鄰居阿姨被其健全的兒子疏遠,擔心自己成為聽人中的一員之後,也會與聾啞的父母漸行漸遠。當父親被一幫年輕人誤會是小偷,慘遭毆打卻無法開口辯解之時,木木含淚喊出“放開我爸爸,我爸爸不是小偷”,以既被動又主動的方式融入了聽人群體,成為父母與聽人溝通的載體。
“不説話的愛”在短片中,更多地指向會説話但長期沉默的女兒對聾人父母的愛。到了長片,視角發生了轉變,雖有能説會道的女兒為了聾人父親的安危而放棄説話的場面,但總體而言是側重表達父親對女兒的愛。
長片中,成年後的木木作為手語翻譯,幫助一名被火鍋店男老闆侵犯的聾人打工妹伸張正義時,追憶起她和父親相處的往事。兒時的木木是“小孩姐”,充當父親乃至於一大幫成年聾人的翻譯,幫助他們順暢地完成與外界的溝通:她不僅能幫父親接活賺錢,還能在這些聾人長輩被鄰居投訴動靜太大,接受警察盤問時,幫助他們化險為夷。
在內部的小天地裏,木木享受着被需要,更享受着被寵愛,不願從中走出。但從小馬的角度,女兒需要走向學校和社會,在更為開闊的世界中開啟自己的人生。不過當前妻歸來要將女兒帶走,他雖然明知身為健全人的前妻現在的經濟狀況遠遠好於自己,能為木木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卻堅決不願意讓女兒隨前妻而去。
小馬的態度,似乎表明他也有自私的一面,不夠為女兒的未來考慮,但這也是他太過疼愛木木,害怕失去她的必然反應。而在前妻就孩子的歸屬問題準備起訴後,他找了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同時鋌而走險走上了撞車騙保的犯罪之路,為的是拿到資産證明以爭取女兒的撫養權。他的行為都由這份分量頗重的“不説話的愛”所驅使。
聾人與聽人
仍處於“不同的世界”
殘障人士與健全人應該享有平等的權益保障,但現實中有時並非如此。這讓殘障人士以及他們的後代應對外界時,難免比健全人更為敏感、脆弱,更容易出現應激反應。而要想在世俗意義上獲得成功,得到他人的認可,他們往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努力。
日本電影《我生活的兩個世界》中,作為健全人的兒子為聾人父母擔任翻譯的過程中,慢慢無法忍受周遭人的異樣眼光,20歲時離開了生養他的港口小鎮,獨自去了東京。美國、法國、加拿大聯合製作的電影《健聽女孩》中,女主角的父母和哥哥都是聾人,作為聽人的她在充當家人與外界溝通的橋梁之時,不僅因為出身在聾人家庭被外界嘲笑,還因家中只有自己是聽人而被家人排擠。《小小的我》中,易烊千璽飾演的腦癱患者劉春和,生活中的朋友幾乎只有姥姥合唱團中的一幫老人,偶然闖入他生命中的健全女孩也在某個時刻離他而去。
長片《不説話的愛》雖然展示了聾人群體熱鬧、快樂的生活場景,但這種自洽的幸福多數時刻發生在“無聲”世界內部,“無聲”的世界一旦與“有聲”的世界接觸,便有可能發生“錯位”。如果沒有木木的幫助,這些聾人極有可能因為擾民而失去相聚地點。前妻與小馬相愛結婚,源於他曾在她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兩人離婚的原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但觀眾通過歸來索要女兒的她以在紙上寫字而非手語的方式與小馬溝通可以猜測,也許語言仍然是兩人婚姻中的障礙。而被老闆欺負、拖欠工資的聾人女孩,只能以“偷”的方式拿回
自己的酬勞,被抓後又因雙手受到束縛而不能用手語為自己辯解。
《小小的我》結尾處,劉春和的付出獲得回報,並以緩慢但堅定的步伐主動脫離了姥姥的庇護,從家庭走向師範學院和社會。《不説話的愛》臨近尾聲,也以令人欣慰的畫面,讓聾人“無聲”的世界與聽人“有聲”的世界連為一體。法庭上,小馬為了讓女兒不被不法分子傷害,攬下所有罪責,年幼的木木情緒失控,哭嚷着撲向被告席上的父親,誘騙他加入犯罪團夥的女人被這份父女情打動,交代了案情真相。而成年的木木,也幫助打工的聾人女孩洗清了冤屈,讓火鍋店老闆受到應有的懲罰。
聾人演員自我代入
父女情深精準表達
片尾的彩蛋讓觀眾知曉,參演本片的聾人演員近30位,其中四眼的飾演者王先賀,曾在短片《不説話的愛》中飾演父親。可能是因這些聾人演員,都像飾演火鍋店打工女孩的袁瑩所言,在拍攝時代入了自己,他們用本真質樸的表演,借助手語動作將聾人內心深處的複雜情感外化,感染了觀眾。由他們演繹的麻將館內、法庭上的群像戲,令人印象深刻。
飾演幼年木木的李珞桉,與短片《不説話的愛》中木木的飾演者楊恩又相比,表演上雖因角色的設定有古靈精怪與心事重重的區分,但都充滿靈性。長片中木木在法庭上的痛哭,與短片中木木在父親被人當作小偷時的痛哭一樣,都是由父親的遭遇導致情緒失控,也都因兩位小演員投入了真感情,令觀眾無比動容。
在電影《孤注一擲》、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等作品中,已向觀眾證明自己是名頗有上進心的好演員的張藝興,此次為了演好小馬,學習了兩個月的手語,並跟隨多名聽障人士揣摩他們用手語表達情感的方式。他此番努力的成果,是用手語與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相結合的方式,將小馬內心深處圍繞女兒産生的開心、難過、平靜、焦灼、憤怒、遺憾、痛苦、不捨等情緒,精準地傳遞給觀眾。
而張藝興與李珞桉的對手戲詮釋出的父女情深,無論是手影游戲中的溫馨歡愉,還是機場告別時的撕心裂肺,或許都會留在觀眾記憶深處許久。小馬為了女兒,不惜拿生命冒險,而木木選擇與母親去國外生活,是因為她明白只有含淚離開,父親才能好好活着。愛,有時候,的確不需要説出口。(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