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求誇張的情節,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西北歲月》將鏡頭聚焦一群在西北追求革命理想的年輕人,以恢宏的歷史視野、細膩的藝術塑造,引發眾多年輕觀眾關注。
始於1927年大革命低潮,收於1952年天蘭鐵路全線通車,一段橫跨25年的西北故事,何以撥動當下年輕人的心弦?
是對青春歲月的普遍共情。高原不缺青春精神,15歲的習仲勳、24歲的劉志丹、30歲的謝子長……一大批風華正茂的年輕革命家,前赴後繼地投身波瀾壯闊的歷史洪流。不顧父親的反對,習仲勳肩負起家國夢,少年的赤誠讓人動容;即便被槍指着,劉志丹毅然選擇堅守共産主義信仰,堅定地走上革命道路,青春的熱血讓人共情……觀眾既見證了貧苦農家子弟的成長之路,也被無數仁人志士揮灑青春的勇氣與力量所感染。
是對厚重土地的情感共鳴。真實,是打動觀眾的“密碼”。《西北歲月》一方面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努力還原歷史細節;另一方面植根西北大地的文化土壤,以飽滿的激情呈現青春化表達。當這段烽火往事被揭開面紗,觀眾能真切地感受到西北風情與革命激情的緊密交織,體會到這片土地、這群年輕人的堅韌與希望。
更是對理想信仰的精神共振。從星星之火到燎原西北,從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到欣欣向榮的大西北,其中有艱苦卓絕的跋涉,有生死攸關的戰鬥,有運籌帷幄的謀略,貫穿始終的則是對理想信仰的堅持。“早晚我會成為一束,照亮別人的光”“不管前路有多艱辛,多危險,我們一定會把旗幟傳遞下去”……忠誠於黨的堅定信念、頑強鬥爭的英雄氣概、扎根群眾的工作作風,照金精神成為跨越時空的精神磁鐵,吸引觀眾思考理想的意義,收穫信仰的力量。
一部光輝的革命史,一卷璀璨的群英譜,更是一曲革命精神的讚歌。今天,《西北歲月》中風雲激蕩的革命史詩仍在繼續書寫。革命先輩對人民幸福、民族復興不懈追求的精神,將激勵後來者續寫未來更新更美的篇章。(陳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