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斯文如謙謙君子,內心卻蘊藏着強大的力量。在導演高朋心中,演員祖峰的特質與《老槍》中主人公顧學兵的形象重合了。於是,他成了這個角色的不二人選。電影《老槍》已於本月初上映,祖峰近日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時説,很多東方男人都是內斂而熱烈的“暖水瓶”性格,對於顧學兵這個人物,他也很欣賞,“這個角色是一個晚熟的人。我想演繹的是他在成長的不同階段,一直能保有的那份純真。”
祖峰(左)在電影《老槍》中飾演顧學兵
顧學兵是一個晚熟的人
電影《老槍》去年獲得第3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藝術貢獻獎”,以冷峻的美學風格、充滿張力的故事、細膩的情感,將觀眾們帶入到上世紀90年代東北的故事氛圍和群體命運中。《老槍》講述射擊運動員顧學兵(祖峰飾)因傷退役,成為工廠保衛科一名普通幹事,發現同事監守自盜的他,在試圖阻止時卻發現愛慕對象金雨佳(秦海璐飾)的兒子耿曉軍(周政傑飾)也牽涉其中。隨着盜竊事件中突發的一場意外墜亡,深埋的罪惡浮出水面,所有人都被裹挾其中,一場避無可避的爆發即將到來。
導演高朋從劇本階段就在腦海中把顧學兵這個角色設定為祖峰的形象,祖峰笑説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有可能是他想到了我之前在《潛伏》中扮演的李涯,因為顧學兵和李涯都身處即將崩潰的環境中,在即將沉沒的破船上。對於顧學兵來説,周圍的人都在拼命地自救,不惜採取破壞規則的手段,而他卻是那個在掙扎和求生中依然要堅持正義的人。這種堅持和純真,既是他的力量,也是他的痛苦。”
祖峰用“晚熟”來形容顧學兵,“他是以中年人的身份登場的,卻帶着一種晚熟的氣質,這讓他難與周遭的環境和諧共處,甚至在情感上的羞澀與其年齡不太匹配。隨着故事的推進,顧學兵也在逐漸成熟,開始思考那些他以前不曾考慮的問題,比如個人對是非的堅守、對集體利益的權衡。”
射擊與書法都在“修心”
演繹顧學兵這樣的“一根筋”,對於演員來説是一件過癮的事,祖峰説:“這種角色往往代表了一種理想化的人格,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難以生存,但在電影敘事中卻顯得格外動人,他們追求的是內心的信念。這種純粹的追求在現實生活中是罕見的,這也是為什麼電影會被視為現實生活的夢境。”細心的觀眾會發現,《老槍》中的顧學兵總是穿一身運動裝,並且把拉鏈拉到領口,完全遮住脖子,這個“小設計”也是祖峰對於人物的一種打磨。他解釋説:“這樣的穿着反映出顧學兵與周圍環境的格格不入。他把自己封閉、防禦在一個保護殼中,與外界的衝突和不理解隔離開來,這與他的性格特點相吻合,劇本裏有很多這樣的細節來塑造人物,演戲其實是演‘細’。”
顧學兵原本是射擊隊的“神槍手”,祖峰在表演時,也需要通過微妙的肢體語言和表情來傳達這種專業素養和內心世界。祖峰透露,自己和導演都走訪了射擊隊,“高朋導演特意採訪了許多射擊運動員,他們並不完全符合我們對運動員的傳統印象——高大、強壯、威猛。實際上,他們中的許多人相當斯文。”
祖峰還接受了射擊訓練。他&&,射擊訓練的核心在於修煉內心的平靜和專注力,“我們呼吸和脈搏的跳動會導致槍口晃動,射手需要通過訓練,在晃動中找到規律,捕捉到最佳的射擊時機,這需要極高的專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祖峰平時愛好書法和篆刻,他坦承這與射擊訓練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在書法創作中,藝術家也需要達到一種‘入定’的狀態,全神貫注於筆尖的流動。”
演繹“暖水瓶”性格特質
電影《老槍》最後30分鐘的爆發帶有極強的衝擊力。在點映時,很多觀眾直言“槍戰封神”,祖峰則演繹出了顧學兵從壓抑隱忍到宣泄釋放的轉變。在導演高朋看來,這是一個“冷壓抑到熱爆發”的過程,極其考驗演員功力。但祖峰卻&&,很多東方男性具有這樣的特質,外表看似平靜,內心卻充滿熱情,就像“暖水瓶”一樣,“我也是這樣偏安靜、沉默的性格,從小接受的教育也是要謙虛、內斂。我會有熱烈的時刻,但多數時間都比較慢熱。”
拍戲時,祖峰會將自己的生活經歷投射進角色。影片中,顧學兵雖然不成熟,但是卻充滿責任感,無論對工作還是對小軍的引導,都是盡心盡力。對於這其中的複雜性和平衡感,祖峰説:“責任感並不等同於成熟,這是我從小就明白的道理。”
談及拍攝過程中印象深刻的戲份,祖峰&&,每場戲大家都是做足準備,雖然在拍攝的場景上遭遇了些波折,最終也完美地解決。他告訴北青報記者:“導演原本想在東北的雪景中,捕捉一個曾經輝煌一時,後來卻衰落的工廠及其員工的故事,所以蒼涼的雪景是必需的。然而,由於拍攝中斷了兩個月,重新開機時,天氣已經變暖。我們面臨着一個難題:如何在生機勃勃的夏季,呈現齣劇本中所需的那種蕭條和淒涼?幸運的是,導演很有創意,他覺得悶熱的天氣和汗水的煎熬也能營造出一種令人窒息的氛圍。於是,當我們再次探訪拍攝地點時,發現工廠內部的植被肆意生長,幾乎佔據了整個廠房,無意中強化了荒涼這個主題。”
希望遇到有緣的劇本
從《潛伏》中的李涯、《北平無戰事》的崔中石,到《歡樂頌》裏的奇點、《山海情》裏的白崇禮,再到《八角亭謎霧》中的玄梁,儘管飾演的角色性格各異,但祖峰總能巧妙地雕琢出每一個角色的靈魂,讓觀眾難以忘懷。談起其中的訣竅,祖峰笑説,這也是一種玄學,“也許我呈現的角色在某個方面觸動了觀眾的心靈。”
對於未來會出演怎樣的角色,是否會再次當導演,祖峰依然是隨遇而安的心態,“我並沒有明確的計劃,也不會刻意追求。我只希望能夠自然而然地遇到那些與我有緣的劇本。如果有幸能夠遇到,我一定會全力以赴,去塑造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的角色。至於導演,我的核心身份始終是一名演員,可能會遇到某個故事,讓我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給世界,那時我或許會再次拿起導演的話筒,但我更願意順其自然。”
淡然處世的祖峰對於《老槍》的票房卻有一種殷切的期望,“我堅信《老槍》是一部出色的電影,它的製作質量是上乘的。電影藝術的世界需要各種聲音和視角,電影行業才能持續創新和發展。因此,我希望每部用心製作的電影都能找到它的觀眾,每種類型的電影都能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 統籌/滿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