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與現代考古的奇妙相遇——音樂劇《三星堆》北京場演出印象-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21 08:59:34
來源:光明日報

古蜀文明與現代考古的奇妙相遇——音樂劇《三星堆》北京場演出印象

字體:

  在燦爛星空下,古蜀國的人物巫祝和帝星站在高處,以期盼的眼神望著考古現場正在進行緊張挖掘的現代考古隊隊員。隨着一聲驚呼“挖到了”,又一件文物重見天日,全場沸騰起來,兩個時空的人合唱:“如果有種力量,能夠穿越時空,如果有些生命,可以獲得永恒,如果有人相信,世界會有奇蹟,就來共赴這場星空下的約定。”高亢激昂的歌聲在劇場回蕩,觀眾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音樂劇《三星堆》北京場演出現場上演了一場古蜀文明與現代考古的奇妙相遇,獲得台下掌聲不斷。

  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商青銅神樹、商青銅立人像等珍貴文物。這些沉睡了幾千年的文物有着怎樣的動人故事?《三星堆》用音樂與光影做出了富有想象力的解答。創作者在採用復刻文物道具、3D裸眼特效技術立體展現文物魅力的同時,還通過戲劇設置,將與文物相關的情節融入劇情講述之中——古蜀國可感知天地的大祭司巫祝,預見到一場浩劫將至,為了延續人類文明,召集工匠鑄造神器,卻在這個過程中與侄子帝星、女兒金烏發生分歧;身為考古隊隊長的父親周漢生與當實習生的女兒周一然一開始矛盾不斷,卻在考古挖掘工作中相互溝通,加深了解,打開心結。舞&上,時空交錯進行,故事互為因果,情感逐漸加深,主題不斷深化,讓觀眾宛如置身歷史現場,身臨其境般欣賞燦爛文明曾經的模樣,感受古蜀人與考古工作者對愛的堅守,對夢想的執着,以及對文明孜孜不倦的探尋與傳承,體悟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一脈相承,勇於擔當、無畏犧牲、甘於奉獻的偉大精神。

音樂劇《三星堆》劇照 資料圖片

  在音樂方面,《三星堆》通過塤、古笛、簫等傳統樂器營造古蜀意境。為了表現“千年前”的聲音,作曲家運用合成器和銅管樂器,形成一種波浪形的號角聲音,貼合古蜀人奔放熱情的性格。此外,音樂劇的歌曲往往流行性較強,甚至能帶動全劇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提高。《三星堆》也不例外,其開篇曲目,也是結尾曲目的《星空下的約定》,在觀眾中廣為傳唱。這首歌曲歌詞朗朗上口,呼應作品“愛、信仰與傳承”的主題,旋律恢宏優美,富有史詩氣質,用聲音打造出從回望悠遠歷史到放眼當下時代,從環視浩瀚宇宙到聚焦現實個體的鏡頭畫面感和情感衝擊力。

  近日,這部作品在成都、深圳、廣州、濟南、北京等地展開全國巡演。所到之處,以音樂之美掀起了一陣陣觀演熱潮,製造了一個個輿論熱點,讓人們看到音樂劇形式與中國文化內容雙向奔赴所迸發的嶄新氣象與蓬勃活力。作為視聽兼備、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音樂劇經過多年發展,從引進原版劇目,到將經典劇目改編成中文版,再到打造原創劇目,實現了從“舶來品”到“本土化”的轉變,已成為當下文藝創作講好中國故事的熱門選項。《覺醒年代》《烽火家書》等作品從紅色文化中提煉出適合音樂劇表現的內容和情感,以青春書寫、時尚表達講述先驅們為了信仰鍥而不捨的努力堅守和毅然決然的奮不顧身;《理想之城》《在遠方》等作品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素材、靈感,以真誠、善意和美好,塑造出令人難忘的人物群像,傳達充滿正能量的生活狀態與生命狀態。還有一些音樂劇作品在講述中國故事的同時,大膽加入中國特色的藝術元素,如《廣交天下》選取傳統戲曲粵劇作為音樂創作素材,《將進酒》在舞&上還原長安、蜀道等歷史情境……創作者多年以來進行了大量藝術實踐,充分調動本土資源,為音樂劇賦予了“中國魂”。

  在諸多原創音樂劇中,傳統文化題材作品是最亮眼也最獨特的存在。創作者一方面帶着時代的眼光走進中華文明,不斷找尋傳統文化寶藏中的時代命題和當代價值,一方面發揮音樂劇善於運用多類型的流行音樂和配套樂器編制,在自由多變的敘事中帶領觀眾進入情境的優勢,在古今之間架起一座情感連接的橋梁,展現傳統文化的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故宮裏的大怪獸之消失的龍女嫁衣》裏,觀眾跟隨着主人公的指引,進入江山社稷殿,探秘金水河地下宮殿;《南孔》根據“孔洙讓爵”的經典歷史故事創排,講述孔氏族人在南方賡續儒學文化的故事,鋪陳出一幅詩禮相承、賢才輩出的江南文化畫卷……音樂劇為傳統文化的活態傳承探索出時尚表達的新形式,打開了跨界融合的新空間。

  正如音樂劇《三星堆》結尾處,眾人唱道:“如果這是我們註定的相逢,再多變幻,也相信有什麼會永恒”。作為“走進三星堆,讀懂中華文明”全球推廣項目之一,音樂劇《三星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僅讓古蜀文明與現代考古相逢,讓音樂劇與傳統文化相逢,更提供了中華文明與世界觀眾相逢的機會。相信隨着更多浸潤中國風、充滿中國味的優秀音樂劇作品登上世界藝術舞&,中國原創音樂劇,尤其是傳統文化題材音樂劇的朋友圈將越來越多,中國文化將撥動越來越多來自世界不同國家觀眾的心弦。(作者:李蕾)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