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8/02 08:00:00
來源:文匯報

《唐人街探案3》走出國門:打開經濟共振和文化融通的“快速路”

字體:

“唐探宇宙”如果能繼續按照拍一部電影走一個國家的步驟,保持並不斷提升品質,相信能成為電影界探尋中外民心相通、文化交融和經濟共振的重要現象。在其傳遞出的商業資訊外,“唐探宇宙”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自有國民IP品牌的世界影響力,更讓世界看到了以電影為代表的中國文化交流與産業交流,它是美美與共的。

在日本東京進行第四次抗疫“緊急事態宣言”的7月9日,以東京為主要取景地的陳思誠導演作品《唐人街探案3》(下稱“《唐探3》”)在日本102家影院、共121塊銀幕開畫,啟動長達百余日的日本市場公映周期。熱映之下,這部影片給疫情蔓延、奧運之下的日本社會帶來了一些明快積極的安慰,也許其根植的“唐探宇宙”也將為中外電影交流探索出一條經濟共振與文化相融的“快速路”。

《唐人街探案3》電影海報

經濟的共振:《唐探3》公映規模讓不少本土片望塵莫及

改革開放以來,中外電影合作日趨頻繁,以日本為代表的外國資金在中國以合作拍攝或者協助拍攝的方式來到中國,在制作了不少優秀作品的同時,也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帶來了利潤、工藝和藝術視野。自2011年中國GDP位列全球第二、2012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以來,中外電影合作的“主導權”開始轉移到中國,更多中國電影也不僅僅將目標放在國內,而是試圖打開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

續集電影《唐人街探案》進化到第三部,探索了較為大膽巧妙的制作方式,進一步展現出了其“唐探宇宙”對國際市場的勃勃雄心。作為第一部在日本長期大量取景的中國商業大片,《唐探3》的陣容在近年來中日合作的電影作品中,恐怕也是首屈一指的。中國劇組的高度專業化水準、為創作不惜重金的樣態,通過從妻夫木聰、染谷將太、長澤雅美這些青年明星到三浦友和、淺野忠信、鈴木保奈美等多代際日本明星之口,傳遞到民眾之間,形成了對當下中國商業大片的廣泛直觀認知。

《唐探3》的公映規模和體量,顯示了日本市場的信心。中國市場習慣了“千院一片”,大多數電影都號稱能在1萬余家影院起片,一些高票房影片甚至可以在首周末獲得30%以上的排片率,動輒每日排10萬場。但日本院線市場很少出現這種情況,即便日本史上最高票房影片《鬼滅之刃》,2020年在403家影院公映時已被媒體驚呼“史無前例”。基于華語市場和澳新市場的成功,《唐探3》獲得日本龍頭電影公司東寶的加持,在以東京國際電影節主會場——東寶六本木影城為代表的102家全國大型知名影城起片,已令不少本土影片望塵莫及。同期的所有影片中,《唐探3》的票房排行第8。根據7月25日統計數據,公映以來《唐探3》已獲得約6500萬日元票房。

當然,不僅僅如此。《唐探3》在日本取景共64天、涉及日本11個都縣,劇組留下了1:1復刻的全球最繁華路口——東京澀谷全向交叉路口外景,後來為多部影視劇所利用。根據日本內閣府2020年實施的調研,《唐探3》還未上映,就已為日本帶來30億日元(約合1.8億人民幣)的直接經濟效益和1051億日元(約合60億人民幣)的綜合經濟效益。

毫無疑問,“唐探宇宙”行路至此,已經形成了與對象國強烈的經濟共振效應。回想1988年日本到中國來拍攝的電影《敦煌》為敦煌帶來的人文和經濟效益,也許以“唐探宇宙”為起點,中國也能向世界持續傳遞電影工業化發展的氣勢和魄力。

民心的融通:好評集中于“看到了外國人眼中的日本”“看到了中國電影的氣勢”

電影是觀眾用腳投票的結果。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影品質的提高,日本市場對中國電影的接受度進一步擴大。中日合拍的《妖貓傳》是日本人耳熟能詳的題材,觀影人次逾100萬;2019年9月在東京池袋某影院以“水滴式”放映獲得口碑的動畫片《羅小黑戰記》,于2020年11月7日在全日本117家影院公映,觀影人次約30萬。這些電影票的背後,不僅僅是旅日華人華僑的身影,更多的是對電影有興趣、對中國有興趣的日本普通觀眾。

中日兩國的電影交流之頻繁,也讓人看到了阻隔不斷的民心相通。2015年3D版《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華公映取得逾5億元票房之後,日本電影在中國市場逐漸復蘇。無論是各大電影節的特別單元,還是中國電影資料館等機構策劃的專題展映,甚至是杭州、成都、昆明、貴陽、廈門等新一線和超二線城市的主題展映,日本影展總是吸引了遠近的日本文化愛好者和影迷。是枝裕和、岩井俊二、吉卜力工作室等名字,早已不局限于創作者風格和作品本身,而是“破圈”成為大眾熟諳的日本文化品牌。

“唐探宇宙”不是合拍片,而是中國自有的、成熟的大型IP。這是它與此前的中外合作影片最大的不同之處。《唐探3》在日本上映一周以來,在日本代表性評分網站eiga.com的評分穩定在3.1分,超過了《刺客聶隱娘》的2.8分、《妖貓傳》的2.7分、《攀登者》的2.8分。從日本觀眾的反響來看,好評集中于“看到了外國人眼中的日本。”“看到了中國電影的氣勢。”“期待《唐探1》《唐探2》也能在日本公映。”“正是在疫情籠罩之下的時代,才更需要如此爽快的電影”。

從三位偵探的國籍設置(原本托尼賈的角色是韓國代表性演員河正宇),到對日本戰爭遺孤(“殘留孤兒”)這一中日歷史問題的觀照,《唐探3》試圖在娛樂之中加入嚴肅的思考,盡管這也是它略被詬病之處。有意思的是,同在2021年播映的影視劇作品中,還有兩部也關注到了日本戰爭遺孤問題,一部是鵬飛導演的電影《又見奈良》,講述中國養母遠赴日本尋找曾養育過的日本養女,並以她的視角,看到了千姿百態的日本遺孤群體;一部是日本電視劇《鐵證懸案·第三季》的第九集,三浦友和主演的刑偵隊長,遇到了一個關于日本戰爭遺孤回國後遭遇孤獨與絕望的案件。它們與當年講述日本遺孤成為中國高僧的《清涼寺鐘聲》(1991年),乃至電視劇《大地之子》《小姨多鶴》等作品,已明顯有了不同的語境和訴求。

一條“快速路”:聚焦中外文化的交匯點,彰顯中國故事IP品牌

幾十年來,中國的傑作通過在各大國際電影節展獲得獎項,引得全球矚目,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電影在普通外國觀眾中間仍很難“破圈”。中國電影在海外的高光類型,仍有較大局限性。

唐人街是外國普通民眾接觸中華文化的重要場域。歷史上,唐人街是中華文化在異域生根發芽的支點,持續展示著異邦語境下中華文化熱鬧而煙火氣的部分,也凝結了華僑民眾奮鬥的血淚史,更隱秘了許多不堪往事,電影作品中的唐人街也曾經被奇觀化,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中非合作、區域經貿一體化等多邊外交的推進,中外民間交流日益頻繁,棲身海外的華人群體正在進一步擴大,唐人街也許會在更多國家和地區成型,也許會以更多樣、更碎片化的社區形式存在,需要更多以新方式傳遞新華人形象的電影作品來吸引外國普通民眾。

“唐探宇宙”的題材正是巧妙聚焦了中外文化的交匯點。以它為代表的中國電影自有IP剛剛起步,不足之處仍然是清晰可見的。僅就《唐探3》,人物形象設置、對年輕世代的討好,甚至是音樂和鏡頭的堆砌,都體現了它作為一部娛樂片的“快消”性質。但,中國電影發展至今日,對電影的批評應是多元的,可以有藝術的尺度、技術的尺度、商業的尺度、意識形態的尺度,等等。大疫復蘇的關鍵時刻,在電影文化交流的尺度上,“唐探宇宙”在澳洲、新西蘭、東南亞各國、日本、美國的反響,顯示了這一題材的持續力、生命力和“現場力”。

“地上本沒有路”。“唐探宇宙”如果能繼續按照拍一部電影走一個國家的步驟,保持並不斷提升品質,相信能成為電影界探尋中外民心相通、文化交融和經濟共振的重要現象。《唐探3》傳遞出的,恐怕不僅僅局限于日本演職人員發出的“投資經費在日本大片的十倍以上”,“從商業的角度來講,中國真是令人頭疼的競爭對手”等感慨。“唐探宇宙”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自有國民IP品牌的世界影響力,更讓世界看到了以電影為代表的中國文化交流與産業交流,它是美美與共的。(作者 支菲娜 編輯 王雪瑛)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