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進 向綠而生 中核集團構建“核”美家園嶄新圖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30 16:30:49
來源:新華網

向新而進 向綠而生 中核集團構建“核”美家園嶄新圖景

字體:

新華網北京9月30日電(張昊哲)“核”,這個曾與“高端能源”“尖端科技”緊密綁定的詞彙,正走進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保障千家萬戶用電的清潔能源,到突破技術壁壘提供零碳工業熱源,再到利用輻照技術守護民生安全。如今,核技術在構建綠色低碳、安全健康、宜居宜業美麗家園中的發揮重要作用。

近日,中核集團舉辦“向新 向綠 向未來共建核美家園”媒體行活動,走近核工業的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探索核技術在更多場景的創新應用,展現核技術從“大國重器”到“百姓生活”的發展路徑。

中核集團不斷拓展核技術應用的更多可能,正以核技術多元場景應用,為“美麗家園”建設注入源源不斷地嶄新動能。

核能撐起綠色能源基底

“每台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每年可減少標準煤消耗約2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50萬噸,相當於植樹造林1.7萬公頃。”在連雲港田灣核電基地,一組生動地數據直觀展現了核能作為清潔能源的“綠色優勢”。

田灣核電站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是全球在運、在建總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基地建設8&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裝機容量913.8萬千瓦,全部建成後年發電量超700億千瓦時。

作為中核集團的重要核電基地,田灣核電站不僅是踐行“雙碳”目標的重點項目,更在長三角地區能源安全供應的發揮“壓艙石”作用。

田灣核電站的發展歷程,是我國核電技術自主化、國産化的生動縮影。為適配田灣核電基地高質量發展戰略需要,聚焦機組安全穩定運行性能提升、節能減排、降本增效國産化、智慧電站等需求,累計開展科技創新項目500多項,形成大量科技創新成果並成功應用到機組。

從1999年開工建設的1、2號機組,到如今正在建設的7、8號機組,田灣核電站在運核電機組保持安全穩定高效運行,發電量逐年提升,累計發電量近5000億千瓦時。

距離田灣核電站20多公里之外的的連雲港石化基地,是我國重點發展的七大石化産業基地之一,基地産業規模的發展目標為4000萬噸級煉油、400萬噸級芳烴、300萬噸級乙烯,對工業蒸汽需求超13000t/h。

2024年6月在田灣核電基地正式投産的“和氣一號”,是國內首個大規模工業用途核能供汽示範工程。該項目通過3、4號機組二回路主蒸汽換熱,為連雲港石化基地提供蒸汽,每年可實現8000小時連續供汽,供汽量達480萬噸,相當於減少燃燒標準煤4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7萬噸,其中為石化基地直接節省碳排放指標70多萬噸,相當於每年植樹造林2900公頃,為“工業園區綠色轉型”提供了可複製的“核能方案”。

在“和氣一號”的實踐基礎上,中核集團對“核能供汽”的技術方案又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創新性地將壓水堆與高溫氣冷堆兩個核反應堆組合起來,利用兩者一個“溫度高”,一個“汽量大”的特點,串聯運行,從而生産出更多“量大質優”的工業蒸汽。

這一新型方案的一期工程(江蘇徐圩核能供熱發電廠一期工程)已於2024年8月19日獲得國務院核準,是國家《“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重點項目,項目實施的主體為中核蘇能,一次規劃、分期實施建設兩套供熱系統,共建4&“華龍一號”和2&HTR-PM600S型高溫氣冷堆,是全球首個壓水堆與高溫氣冷堆耦合供熱示範項目,對開拓核能綜合利用新版圖,助力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計劃2030年投入商業運行。

該項目建成後將為連雲港萬億級石化産業基地大規模供應高品質低碳工業蒸汽,對加快能源、化工等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具有引領示範作用。

核技術以創新之姿化身“健康衛士”

“我國核技術應用産業起步僅僅70餘年,已經逐步打造了世界上少有的覆蓋産業鏈上中下游的核技術應用産業體系,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中核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國同輻科技委主任杜進説。

“輻照技術的應用場景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杜進介紹,植物輻照誘變育種提升了糧食安全,輻射加工助推高性能材料推陳出新,輻射消毒滅菌確保了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安全,同位素電池和原子鐘幫助人類探索和利用太空,核測井技術突破引發了頁巖氣革命,輻射處理廢氣、廢水和廢渣為解決環境生態治理難題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核技術違禁品安檢保障了人流物流暢通和交通安全等。

據了解,中國同輻共有8家從事輻照滅菌的企業,擁有12個輻照裝置。其中蘇州中核華東輻照有限公司在蘇州建有兩座工業型鈷-60輻照裝置和一個檢測公司,可開展醫療産品、藥品、實驗室耗材、包裝材料、高分子材料等輻照加工;檢測公司擁有微生物、材料、劑量、化學和生物相容性5個實驗室,為客戶提供微生物、包裝性能、材料力學試驗、吸收劑量測量和生物相容性等一站式服務。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助力城市的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

如今,核技術正以其獨特優勢,在守護公眾生命健康的道路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讓看似遙不可及的核技術真正貼近大眾生活,成為守護人民健康的堅實力量。

老舊廠房蝶變適老空間 激活家園民生溫度

“這裡曾是蘇州閥門廠的職工衞生所,如今改造後成了紅樓活動禮堂、長者活動室等,老人們在這兒下棋、讀書、做康復,特別舒心。”在國投寶原健康養老綜合體項目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

該項目由國投寶原(蘇州)健康産業有限公司改造運營,是全國首家央企培訓療養機構改革試點項目、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支持項目。

國投寶原(蘇州)健康産業有限公司,由國投集團全資子公司國投健康産業投資有限公司和中核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寶原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

項目地處蘇州古城核心區,佔地約50畝,建築面積近3萬平方米,整體利用中核蘇州閥門有限公司老舊廠房及建築,在保留工業遺産風貌的基礎上打造全齡化綜合養老社區。

改造過程中,嚴格保留了原有風貌特色,融合了蘇州園林景觀,讓工業記憶與養老場景自然融合。

同樣由蘇閥廠老舊廠房改造而成的中核526數字文化産業園,總投資近3000萬元。作為中核蘇閥資産提質增效標杆項目,該項目致力於打造“創意研發和孵化、創意生活旅游”兩大&&,通過全過程、全方位、專業化的一站式服務,向入駐企業提供諮詢服務類整體解決方案,為入駐企業營造良好成長空間。

前期,産業園通過姑蘇區産業業態認定,並成功入選蘇州市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項目。目前,園區內已有50余家特色企業和商戶簽約入駐,業態涵蓋了文化創意、數字科技、文旅體驗等多個領域。

通過“保留工業肌理 注入民生功能”的創新路徑,讓曾承載工業記憶的老舊廠房,從老舊的工業遺存蛻變為真正貼近群眾需求的民生空間。

真正的科技創新,終要落腳於民生福祉;真正的大國重器,終將成為惠及百姓的“幸福密碼”。中核集團始終以央企的責任與擔當為筆,推動核科技與民生需求深度融合,讓溫暖傳遞到更多生活場景,為構建人民嚮往的幸福家園注入源源不斷地“核”動力。

【糾錯】 【責任編輯:劉佳】